第五百三十八章:宇宙飛船修建完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五百三十八章:宇宙飛船修建完成
不到一萬個燈柱產生的計算能力就能媲美擁有數百億電晶體的矽基晶片,這種金剛石晶片的效能之優越不用多說。
在不斷的經過實驗和輻射檢測後,韓元大致的找到了它計算能力超強的秘密。
首先是製造方法。
它和傳統的碳基、矽基晶片的製造方法可以說完全不同,這種金剛石晶片的核心架構目前來看並不是透過蝕刻、顯影等工序加工出來的。
傳統的碳基晶片和矽基晶片都是透過減材製造,就像是在一塊玉石上雕刻上一樣,利用光刻機來去掉不需要的部份。
而這種金剛石晶片是增材製造,和3D印表機一樣,它是在金屬底座上透過增加一根根的燈柱來製造的。
這些燈柱,在顯微鏡下仔細的觀察,會發現它們宛如森林中的樹木一般,有高有低。
在透過控制不同程度的能源石輻射量的匯出時,韓元發現這些燈柱的亮起數量以及對應的位置也完全不同。
它的光芒和輻射粒子的傳遞,雖然是沿著直線傳播的,但不僅可以沿著XY軸成旗(傳播),還可以從高到低,從低到高,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傳遞。
比如你用四根蠟燭,擺放成一個口字,蠟燭分別放在四個角,分別命名為abcd,這樣一來,僅僅是a傳遞到b這樣的單一傳遞,就有十二種不同的傳遞方式。
而每增加一根蠟燭,單一傳遞的方式次數就指數上升一次。
按照他手上這塊金剛石晶片核心中的七千多顆燈柱中每一根燈柱都能連通其他所有的燈柱的話,粒子輻射的排序傳遞方式總數量能破千萬。
按照每一次不同的傳遞組合算一個電晶體的話,這塊金剛石晶片內的電晶體計算組足足有數千萬種。
而這還僅僅是兩根燈柱的單一傳遞方法,如果三根燈柱組合傳遞呢?比如依舊是四根蠟燭呈口字,依舊是abcd命名,除去a——>b這樣的單一傳遞外,還有a——>b——>c;a——>c——>b;a——>d——>a這樣的複合傳遞,傳遞的路徑其實是相當多的。
這就好比碳基晶片和矽基晶片中的不同數量的電晶體組成了邏輯閘、不同數量的邏輯閘組成了計算電路一樣。
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計算的話,粒子輻射的排序傳遞方式總數能破十億。
不過這個數量和目前的碳基晶片、矽基晶片動輒幾十億、數百億的電晶體數量相比,還是要略少一些的。
兩者的效能對比,大概就是最新的十二代I5晶片和以前的七代I5晶片對比。
後者雖然也不差,但相對來說,效能還是要落後一些。
所以這塊金剛石晶片裡面,應該還有某種他沒有觀察到的能增強計算能力的辦法。
在不斷的研究下,韓元找到了手中金剛石晶片效能強大的另一個原因。
那就是每一根燈柱,傳遞的輻射粒子的數量的區別。
傳統的矽基、碳基晶片是以電晶體的開光對應0和1,並且以此為基礎做二進位制計算。
在這塊金剛石晶片中,韓元發現它的計算方式一部分是依賴輻射粒子的傳播,另一部分則是依賴傳播的輻射粒子的數量。
正常情況下,每一顆燈柱傳遞的輻射粒子數量是一顆和兩顆。
在這裡,一顆輻射粒子和兩顆輻射粒子其實並不代表數學意義,不是說一顆輻射粒子從一根燈柱出發進入另一根燈柱後就做一次加法,然後會變成兩顆出來。
這裡的粒子數,實際上代表的是一種狀態。
類似於矽基晶片中電晶體的斷電和通電的狀態,對應著二進位制計算裡面的0和1。
判斷方式和機理雖然有些特殊,但原理卻是相同的。
如果這種輻射粒子再增加一顆的話,那麼這塊金剛石晶片的底層運算機制將從二進位制變成三進位制。
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能想到,研發出這種晶片的人自然也能想到。
所以在後續的實驗中,韓元不斷的調整中實驗引數和條件,試圖去尋找第三顆輻射粒子。
終於,在經歷近一週的實驗後,在能源石的特定輻射輸入下,某一個燈柱上的金剛石傳遞出來了三顆輻射粒子。
第三顆輻射粒子的出現,讓韓元興奮了起來。
隨即緊接著再次進行了同條件的實驗,第二次實驗證實了在特定的輻射輸入條件下,燈柱會傳遞出數量為三的輻射粒子進行傳播。
別看只是由原先的兩顆輻射粒子增加了一顆變成了三顆這一點小小的改變,這代表的是底層計算進位制的改變。
在他研發漢語智慧程式語言和碳基晶片之前,人類社會中的計算機的底層計算規則是基於二進位制的。
也就是0、1這兩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