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之柱的變化,引起了韓元極大的興趣,一顆正在爆發的超新星,可謂是百年難的一見。

除了稀有度外,其光譜圖對於天文物理研究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不說各種拋射出來的粒子,就是在超新星爆發的時候對於引力和空間的干擾,都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

特別是前者,對於高能物理的研究更是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為創生之柱內的超新星爆發和其他的超新星爆發是截然不同的。

其他的超新星爆發,正常情況下週邊是沒有稠密星雲氣體這種東西的。

其高能離子和衝擊波只會在真空中,這樣一來,很多性質隱晦的高能粒子能觀察到方式極為有限。

一顆超新星,在爆發的瞬間製造出的各種高能粒子在穿透周邊稠密星雲氣體時會散發出不同的光譜。

儘管距離足足有七千光年,但相關的一些資料收集,還是能做到的。也就創生之柱這種比較奇特的星雲結構能有這種研究價值。

這就像一滴水落入水杯中和一滴墨水落入水杯中的區別一樣。

後者能更輕易的看到物質粒子擴散的全過程,也能觀察到高能粒子的特性。

.......

研究了一會超新星爆發形成的中心殘骸後,韓元將目光放到了創生之柱的整體上。

從這張龐大的照片來看,創生之柱的稠密星雲氣體其實已經比較稀薄了,而且照亮中顯示的光點數量,也比他之前學習物理基礎知識時看過的韋伯望遠鏡拍下的星體要多。

這表明創生之柱正在迅速消逝,正在演變成一顆顆的恆星。

當然,這個迅速是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來說的。

在未來的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內,創生之柱本身蘊含的稠密星雲氣體將演變成一顆顆的恆星。

這些恆星將有極大的可能出現雙星、三星、四星等多星系統。

而其中有些大質量的恆星在經過他短暫的壽命後,將會以超新星爆發的方式結束它的生命,留下一片片的星雲殘骸。

在演化的這一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肯定會有其他的恆星或者恆星系被甩出創生之柱的範圍,也有可能會因為距離過近的超新星爆發而一起毀滅。

這個過程,以宇宙的時間尺度來說,會相當熱鬧。

恆星不斷生成,不斷毀滅,到最後,質量極其龐大的創生之柱會演化成一顆大質量的黑洞,而周邊什麼都不會剩下,全都被這顆黑洞吞噬掉。

但這還不是它最終的結果,最終這顆黑洞會因為一種名為“隧道效應”的現象而不斷的蒸發掉自身的物質。

最終在經歷漫長的歲月後,變得什麼都不剩下。

這是韓元在腦海中推衍出來的未來,走向黑洞,走向毀滅是創生之柱的唯一結果。

【不是形成恆星嗎?怎麼就變成黑洞了呢?】

【黑洞不是引力無限大什麼都逃不出去嗎?怎麼還會毀滅呢?】

【說到黑洞,我就想起霍金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偉大物理學家。】

【唉,如果他當年能再多活一年零一個月,就不會有遺憾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天才,一輩子研究黑洞,最後還是沒有趕上看黑洞最後一眼。】

【說到霍金,我就想起了他的七個可怕預言了,其中有三個正在演變成事實。】

【哪七個?】

【轉基因病毒疫苗、外星人侵略地球、宇宙終將滅亡、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核武器將滅亡人類、人類需要移居到其它星球、地球將在六百年後變成一顆燃燒的火球。】

【這,前面都好說,但是最後一條我怎麼感覺有些扯淡呢?】

【六百年後地球就會變成火球,真扯淡。】

【以前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全球變暖將會把地球變成下一顆金星,只不過現在可控核聚變出來了,全球變暖的問題就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