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一臺的。

而飛行器上可是有六臺的啊。

六臺電推進發動機同時啟動,每小時的耗電量足足有一萬五千度了。

這個數值,真的是太陽能發電板能供應的起的嗎?

即便是不是太陽能發電板這一行業的專家也非常清楚,以目前人類製造出來的太陽能發電板,是不可能做到了這種程度的。

能供應飛行器飛行的太陽能發電板,其光電轉換效率會恐怖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六十?

還是百分之七十?八十?甚至突破一百?

是不是有了這項技術,意味著人類的能源問題,就能解決了?

畢竟限制人類科技發展的,‘目前’來說是兩個,一個是材料,另外一個就是能源了。

至於理論什麼的,‘目前’的人類並不缺。

很多理論數學、理論物理等方面的知識,人類對其的研究已經遠超出了當前的應用科技的水平。

科學和科技,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科學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是原理。

而科技則是對原理的應用,也就是說科學是技術之母。

事實上,目前人類應用很多尖端科技,其理論都還是上個世紀的。

比如gps技術依賴的是愛因斯坦在80年前發表的相對論;

核武器和核能發電的理論基礎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甚至目前還處於實驗室理論階段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這兩個前端技術,它們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普朗克時代。

如果有細心的人統計一下就能發現,現代科技的理論基礎基本上都是來自於上個世紀。

再看看人類的能源利用技術,千百年來人類的能源利用方式就是燒火、燒水。

而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人類利用能源的主要方式依舊還是燒火、燒水。

只不過現代人的燒火方式變得高階了而已。

內燃機、汽車引擎、飛機火箭的推力。

雖然在技術上比古代燒火把複雜了一萬倍,十萬倍,但從能源的利用方式來看,它們都是透過化學燃燒來獲取能量。

包括電能的獲取,其實也是一樣的。

哪怕到了今天,目前全世界任然有超過65%以上的電源來源於各種火電。

比如煤炭發電、燃氣發電、燃油發電等,這些都是在燒火,燒水而已。

而除了火電之外,其他發電佔比大致如下。

水力發電量佔比約為16%,核電佔比約為10%,風電佔比約為5%、太陽能發電約為2%,剩下的是一些其他能源,比如地熱、潮汐、垃圾、生物發電等等。

而這其中,太陽能發電只佔到了百分之二。

是的,這種一直被全世界推崇無比,且大力發展的清潔能源發電,其實發電量的佔比在總量中低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