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腦電波訊號感應器(第2/3頁)
章節報錯
早在1857年,日不落國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就曾在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只不過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
直至1924年的時候,日耳曼國的精神病學家貝格爾看到電鰻發出電氣,認為人類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現象,才真正地記錄到了人腦的腦電波,從此誕生了人的腦電圖。
而這,也讓人們結束瞭解自己的大腦,也瞭解了腦電波的來源。
腦電波其實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的方法。
它是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後形成的,記錄大腦活動時的電波變化,是腦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或頭皮表面的總體反映。
米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研團隊把人的腦電波轉譯成英文句子,最低平均多心率只有3%。
而類似的研究,在華國也有。
雖然因為大腦的結構不同,每個人發出的腦電波頻率也不相同,但總體而言,表達人類情緒、思想、控制等各方面的腦電波其波形和頻率都類似,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這就給了讀取腦電波訊號並轉譯的可能性。
而這些關於腦電波訊號圖的資料,韓元已經讓元初實驗室要過來了。
讀取腦電波訊號的波銅合金薄片製造完成,下一步就是製造‘訊號轉換器’了。
使用波銅合金來進行讀取和感應腦電波訊號其實和現代化的腦電波感應器是有些不同的。在現代科學家眼中,腦電波就是神經元之間的活動產生的電訊號。
而要讀取這些電訊號,最常見的做法是將電極放置在人的頭皮上。
在讀取到大腦發出的電訊號後,再經過電子儀器的放大,這些電訊號基因可以在紙上劃出波狀的條紋或者用示波器來顯示,從而記錄大腦活動時的電波變化,如同心電圖一樣。
而波銅合金則不同,波銅合金感應的是大腦活動時散發的電磁波以及電訊號。
絕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光就是電磁波中的一種,具有波粒二象性、光速恆定等特性。但對於多心人來說,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電磁波。
實際上,電磁波無處不在,凡是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且溫度越高,放出的電磁波頻率就越高,波長就越短
可以理解為但世界萬物均會散發電磁波。
人、動物、植物、微生物、甚至是泥土、岩石、水流都會散發電磁波。
正像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除光波外,人們也看不見無處不在的其他電磁波。
而這種看不見的電磁波稱之為‘黑體輻射’。
電磁波有一個非常重要屬性是‘頻率’,它決定電磁波的各種性質。
而波銅合金對生物電磁波都很敏感,所以才能做到讀取腦電波。
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波銅合金對於電磁波和電訊號非常敏感,那它豈不是也非常困難被幹擾?
畢竟世間萬物都在散發電磁波,又該如何分辨這個電磁波是屬於大腦的還是其他的?這就設計到波銅合金的第二個特性了。
它除了對電磁波易感外,還對大腦散發的電訊號易感。
透過生物電磁波和生物電訊號,就可以確定那些電磁波是屬於人體大腦散發的了。
這是人類目前的科技所做不到的。
別說人類目前的科技了,就算是他,在沒有波金的情況下,目前也做不到多心定位哪些電磁波是人類大腦散發的,哪些不是。
在沒有波金的情況下,想要做到精多心定,唯一的辦法恐怕就是利用超級計算機了。
先將大腦散發的所有電磁波的種類和頻段全部都記錄下來,形成一個大腦訊號庫。
然後在讀取的時候,接受和感應所有的電磁波,再將這些電磁波送入超級計算機進行對比,確定哪一部分是大腦發出的,哪一部分不是。
這應該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但用這種的方法來讀取大腦電磁波實在耗資太大,也太過麻煩了。
畢竟外界的干擾實在太多,甚至可以說大腦發一道電磁波,就可能有十道甚至百道干擾波一起被接收。
對比之下,波銅合金只需要一個‘訊號轉換器’就能精準的判斷出來電磁波,簡直不要太簡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