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直播畫面上顯示的數字,整個直播間裡面瞬間就熱鬧了起來。

一百二十九萬億次每秒的浮點運算能力,這簡直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一百二十九萬億次每秒的浮點運算能力,這完全可以說能堪比10年代的超級計算機了。

要知道超級計算機可是由成千上萬個核心處理器、圖形加速處理器組裝起來的。

而現在這樣一塊小小的碳基晶片,效能就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只能說一句:“大人,時代變了!”

別說直播間裡面的觀眾驚訝,就連各國的專家在看到這個數字後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單塊晶片的運算能力能達到一百多萬億次每秒,這真的是碾壓了所有的矽基晶片。

哪怕這是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也著實嚇人。

&nd等晶片製造商的心頓時就直接涼了,甚至整個矽基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心都涼了。

正如直播間裡面的網友說的一樣,這是矽基晶片的末日。

要知道目前世面上流出的最好的商業晶片,在解開頻率限制達到超頻後,其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在十萬億次左右。

即便是有技術儲備,也不會高太多。

而且超頻運算也是有著很大缺點的,除了耗能增加外,還容易加速計算機硬體的老化外,還容易“電子遷移”現象。

雖然“電子遷移”現象並非立刻就損壞晶片,它對晶片的損壞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每一次的電子遷移都會或多或少會降低cpu的壽命。

同時,在超頻的情況下,系統宕機或發生錯誤可能性會增加。

如果說一塊cpu正常使用可以執行十年,超頻運算情況下,cpu使用壽命能有一年就很不錯了。

盯著顯示屏上的數字,各國都忍不住在心裡揣測這種‘碳基晶片’是否能夠超頻執行。

很顯然的是,眼下這個主播進行的測試都是基礎性測試。

度量測算屬於單精度浮點運算中的一種,屬於最簡單的模式。

如果要開放超頻運算的話,使用的方法肯定會更加複雜和細緻,那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晶片的效能。

但想到這個,這些專家們腦海中又打了個寒顫。

光是普通的測試就能達到一百多萬億次每秒的運算速度,如果還能解開限制進行超頻的話,其效能會有多恐怖?

一百五十萬億次?一百八十萬億次?還是兩百萬億次?或者更高?

從矽基晶片的效能來看,任何一代已經推出並且商業話使用的晶片在晶片頻率的設定方面都是比較保守的。

絕大部分新架構的cpu剛出來的時候,只要效能比自家上代/競爭對手稍有優勢就可以,頻率可以設定的比較保守。

但在製程工藝允許、功耗允許的前提下,其超頻幅度可能會非常大。

例如intel基於roe架構的core 2 duo,因為同頻效能比自家的奔騰4、amd的k10都強不少。

因此剛上市時,低端的e6300只有1.86 ghz,就算高階的e6700也不過2.66 ghz。

而作為對比,intel自家前代的奔騰4同等製程工藝則是有3.73ghz的型號,只要主機板支援,core 2 duo系列超3.6g並不算太難。

對於e6700來說,頻率提高幅度達到了35%,而如果是e6300的話,則是高達93%。

不過那時候的cpu因為鎖倍頻以及主機板等其他配件的限制,對於fsb頻率為1066的e6300來說,超93%意味著fsb要爬到2000這個指數還是有點難度。

但超3ghz一般還是可以的,就算這樣,頻率提升幅度也有60%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