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室內,韓元一邊講解碳基晶片檢測需要注意的事項,一邊操控著手中的儀器裝置。

奈米級的矽基晶片的測試過程他沒有講解,是因為沒必要。

畢竟碳基晶片馬上就要跟著出現了,矽基晶片即將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講矽基晶片的製造方法和檢測方法毫無意義。

至少對於韓元,對於華國來說毫無意義。

反正又不用。

其他國家他不知道,但華國,韓元可以肯定,不用說超過,只要有一種晶片的效能能夠接近矽基晶片,絕對會慢慢的更換掉國內的晶片。

更別提效能還超過矽基晶片的碳基晶片了。

要知道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向高通、英特爾等公司交的專利,以及購買晶片,材料,技術等東西的費用每年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如果華國能開發自己的晶片,怎麼做,不用想。

這個點韓元是可以肯定的!

當然,對於自己弄出來的碳基晶片的效能,他也有足夠的自信。

雖然他製造出來的碳基晶片在效能上肯定比不上‘碳基積體電路板製備資訊’裡面的標準。

但即便是這樣,這些碳基晶片的效能也遠超普通的矽基晶片。

十倍的效能達不到,五六倍應該是有的。

有這個效能,正如網友們說的一樣,這是矽基晶片的爺爺。

.......

計算機室中,韓元檢測著手中的碳基晶片,在基礎的故障測試完成後,他第一個做的就是執行速度測試。

這個是他最關心的,也是直播間裡面的觀眾最關心的。

六十八億顆電晶體,這個數字在矽基晶片裡面並不算什麼,放到22年,連中等級別的晶片裡面的電晶體數量都比這個多。

但放到碳基晶片裡面的話,會有多大的威力?

直播間內的所有人,甚至直播間外的人,包括韓元自己在內,都關心著這個問題。

一片擁有六十八億顆電晶體的碳基晶片,到底有多強?

韓元期待著,將經過基礎故障測試的晶片安置在對應的測試裝置中,透過中間計算機啟動了操控程式。

計算一塊晶片的基礎效能,無論是矽基晶片也好,還是碳基晶片也好,其最基礎的就是浮點運算速度了。

至於浮點運算速度的測試方法,他依舊使用的是測試矽基晶片的那兩種。

第一種是常見的度量演算法。

第二種則是π數值計算。

這兩種方法,從一開始的磁芯板計算機到後面的整合晶片計算機都在使用。

哪怕是前段時間才製造出來的奈米級矽基晶片,韓元都是使用這種方式測試的。

特別是π數值計算,能比度量演算法更加精準的反應一塊晶片或者一臺計算機的效能。

......

佈置好碳基晶片,韓元操控中央計算機先開啟了裝載有‘度量演算法’的程式,將計算功能轉移到佈置在測試裝置中的碳基晶片上去。

度量演算法的規則其實相當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