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的黑科技雖然不少,但目前獲得過的最高階別的知識資訊也只不過是中級資料資訊。

而且還不是無線通訊這一塊的,所以只能透過低軌道覆蓋衛星來進行彌補這一點。

畢竟無線訊號通訊使用的是電磁波,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是固定的,這是物理極限。

除非使用演算法進行彌補,或者採用其他的通訊手段,比如量子通訊等,否則這個問題暫時無解。

........

兩個小時的時間過去,零號太空梭攜帶著零號衛星穩穩當當的停留在八十公里的高空中。

從訊號塔發射出去的訊號光速傳遞迴了地面,被安置在不同位置的多臺訊號接收裝備接收。

這也是衛星通訊的優點之一了。

它可以一對多,只要你設計了這個功能就可以實現。

透過這種手段,韓元坐在亞馬遜雨林這邊的基地,就可以操控其他地方的基地。

衛星升空,通訊沒有問題,能做的測試並不算太多。

對於這種超遠距離的衛星通訊測試,韓元大部分交給了功能晶片,做了自動化處理。

主要是四步,先載入預存的測試指令;然後返回引數資訊,他在地面進行一定層度的最佳化處理。

第三步是將引數返回衛星,然後執行經過先處理後的測試指令。

第四步則是根據測試指令對執行後的狀態引數進行後處理。

這是一套標準的流程的模板。

屬於初級航天應用知識資訊裡面的東西,它具有相當優秀的適用性和通用性。

為衛星自動化測試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定義清晰地指令傳送終端。

相同的通訊衛星,在第一顆衛星完成這樣的引數測試後,後續就只需要稍微進行一些調整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畢竟一個文明發展到步入太空階段或者母星系階段,每年往天上砸的衛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就當前的人類文明每年傳送的幾千顆衛星,對於一個母星系甚至是地月系文明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雖然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但力度實在太小了。

在系統傳遞過來的知識資訊中,韓元能夠清晰的瞭解到,現實世界中的國家,將太多的時間耗在內鬥以及腳下了。

仰望無邊的星海,那裡有著無盡的道路。

人類在宇宙中並不孤獨,地球也不是唯一的生命搖籃,太空雖然荒涼,但它實在太大,隱藏了無盡的可能性。

人類的目光,應該放在廣闊無邊的宇宙中,而不是坐在滿漢全席盤邊爭搶地球上那點可憐的食物。

就像華國古代一樣,爭來爭去始終都只是將目光放在腳下的一片土地上,絲毫沒有去想過遼闊的大海外,還有更廣闊的的土地。

而如今的人類也是一樣,為了地球上那些石油資源、礦物地產打來打去的。

但就在頭頂,哪怕是一顆普通的隕石或者小行星,蘊含的資源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那些普通的資源,對於一個踏出了母星的文明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

太陽系都蘊含了足夠人類使用百萬年,甚至是千萬年的天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