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等待這一次的衛星發射完成, 零號太空梭返回後, 他將動身再一次前往華國,去往泰山分基地。

而剩下的衛星發射, 都將在那裡完成。

包括一部分模擬星球資源收集的任務,他也會在華國完成。

因為地球上的元素如果要全部收集的話,必然會跑遍很多地方, 其中就包括很多稀有金屬。

而提到稀有金屬, 誰都知道, 華國是世界上擁有稀有金屬礦最多的國家。

其佔有量達到了全球目前已經勘明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三以上, 總量達到了驚人的21000萬噸。

所以在將衛星發射任務交付給泰山基地的智慧管家小七後,他則會前往內蒙包頭的白雲鄂博。

這裡是華國稀土礦比較集中的地方之一。

而比較關鍵的是, 白雲鄂博的稀土礦,有很多都是淺層稀土礦,也就是相當於裸露在地表, 便於他的開採。

不止是稀土礦,還有其他的各種礦物資訊以及地理位置, 在這次星鏈任務開始之前,韓元便在現實中收集齊了。

只是說, 可能模擬地球和現實地球的各種礦物所在點可能不同。

如果不同的話,他要集齊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元素還是有點麻煩的。

儘管他有金屬礦物探測儀, 但一顆星球還是太大了,而且金屬礦物探測儀只能探測金屬礦。

還有很多其他的礦物只能用肉眼和經驗來進行分辨。

雖然星鏈任務支鏈任務二‘資源收集’僅要求他收集當前星球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原生態元素,但韓元還是想盡量多集齊一點。

如果能收集齊全整個元素週期表是最好的,不過那顯然不太顯示。

除此之外,資源收集任務還需要他冶煉合成出三種非自然元素,這才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

非自然元素,這種東西, 只有那些人造的放射性元素才符合要求。

比如鋂、鋦、鉳、鉲、鑀這些。

這些東西都是人工製造的元素,製造手段基本大同小異。

人造元素的關鍵,是用某種元素的原子核作為“炮彈”來轟擊另一種元素的原子核。

當它的能量足以“擊穿”原子核的外殼並熔合成新核時,質子數改變, 新元素也就產生了。

一個人造元素質子數的改變,嚴格地遵從加法原則。

比如用硼(原子序數為5)轟擊鉲(原子序數為98),兩者相加,就可以得到103號元素鐒;用鉻(原子序數為24)轟擊鉛(原子序數為82)得到106號元素??。

而形成的鐒和??,在定義上,都是屬於人造非自然元素,這是被這個系統承認的,韓元之前詢問過。

這次資源收集的任務,如何製備三種這樣的元素也是麻煩點,畢竟他沒有粒子加速器這種高科技裝置。

.......

確認九顆偵查通訊衛星全部正常入軌並完成訊號通訊及軌道調整後,韓元便離開了控制室。

這裡已經沒有他的事情了,衛星已經全部正常執行,而零號太空梭則會在明天中午返回。

這段時間他可以去忙其他的事情,比如檢查一下此次太空梭發射及衛星入軌出現的一些報錯日誌,對其做分析,然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