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最後一組資料計算完成的時候,腦海中,系統的提示如期而至。

“叮,檢測到資訊變化。”

“叮,資訊統計中。”

“叮,恭喜宿主成功製備出可用於高速計算的碳化矽電晶體計算機。”

“任務要求:於三百六十五天內成功研製出可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並記錄相關資料(每秒的計算速度不低於百萬次)(已完成/當前計算速度為17245021次每秒。)”

“任務獎勵:碳基積體電路板製備資訊。(獎勵已發放)”

........

“叮,檢測到資訊變化。”

“叮,資訊檢測完成。”

“檢測到當前已完成高速計算機制造要求,宿主可以隨時提前完成任務。”

“備註:提前量按天計算,當前二級任務已使用252天,剩餘113天。”

腦海中,任務完成的提示聲響起。

對於任務完成的資訊,韓元倒沒有太過驚訝,因為第一個平方階的運算結果出來時,他就知道自己能完成任務了。

但當聽到當前計算速度有一千七百萬次每秒的時候,韓元還是有些詫異的。

系統給出的數值和他運用度量運算測算出來的數值完全對不上。

甚至可以說差距很大。

他自己運用度量測算得出來的運算速度只有六百萬每秒左右,都不到系統的給出的零頭。

這差距大到讓韓元有點懷疑人生了。

唯一的解釋,恐怕就是這系統擁有一套自己的計算方式或者運算程式了。

而且這套計算方式或運算程式比度量測試對硬體的利用要有效多了。

這才導致兩邊的結果差距很大。

雖然有些詫異兩邊的計算結果很大,但韓元也沒太過在意這些。

任務完成了就可以了。

至於二級任務的提前完成,既然是按照提前天來算數,那他也不用急著完成任務了。

畢竟今天已經過去了一上午,只要在晚上零點前選擇完成二級任務就可以。

現在韓元對於面前的這臺電晶體計算機的興趣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