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二級任務完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兩種演算法?】
【電晶體計算機執行成功了?】
【π數值計算是不是計算圓周率啊?】
【3.14?】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 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剛佰度的,不用謝。】
【π這東西也可以用來檢測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嗎?】
【想起圓周率之歌了,初音殿下,您的騎士起來報道了。】
【度量演算法又是什麼啊?】
........
彈幕上,一片疑惑,對於這兩種演算法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臉疑惑。
韓元笑道:“π數值計算就不多說了。”
“度量演算法其實也很簡單。”
“主要是對常數階、對數階、線性階、線性對數階、平方階、立方階等幾種常見階的多次度量計算,從而判斷這臺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比如在平方階裡面利用雙重迴圈來運算1、2、4、8、16千平方次所需秒數。”
“透過計算一千平方次、兩千平方次、四千平方次等資料需要的時間來進行判斷。”
“多次計算出秒速後來進行去數,就可以大致的得出每秒的運算次數。”
大致的講解了一下運算次數演算法的基礎後,韓元轉過身,開始利用液晶顯示屏下方的開關按鈕和輸入鍵來進行操控電晶體計算機,開始測試運算速度。
到了現在,系統都還沒有提示二級任務完成,那麼想來運算次數是需要他自行進行測試和判斷的。
韓元推測,當檢測運算結果高於百萬次每秒的時候,應該就是二級任務完成的時候。
度量演算法和π值計算都是人類判斷計算機運算速度的方式。
兩者的原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差不多,所以韓元先用那種來測試根本就沒多大區別。
只不過π值計算還可以用來測試伺服器和計算機的效能,而度量演算法因為運算規則更簡單,往往只能用來測試運算速度。
這就像很多超級計算機啟用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來先算一遍π值。
第一次測試,韓元使用了度量測試,因為這個的確更簡單一點。
從1、2、4、8、16千平方次所需秒數分別進行測試一次,而後再將資料記錄在紙張上。
“1000平方次0.11200”
“2000平方次0.32200”
“4000平方次1.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