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米跟她們解釋,“姥,娘,是這麼回事。這間賣蜜餞的鋪子啊,位置不好,地方不太旺,而且門臉也小!我進去看了,他們家的蜜餞樣子不多,而且除了賣蜜餞,還賣別的東西,乾果,花生也賣,你們說這是為啥?”

母女倆相視看了一眼,齊齊搖頭,“為啥?”

“因為生意不好做,根本租不起大的,位置好的鋪子。為了生存,只好多種經營,所以除了賣蜜餞,還賣點別的東西,擴大收入。”

你別說,還真是這麼回事。

李氏點了點頭,林氏也表示自己聽明白了。在想辦法發家致富的這條道路上,兩個人完全是沒有主意沒有目標的,所以都只能聽周小米的。她們期盼家裡的條件快點好起來,所以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也是十分認真,嚴肅的。

“一個縣城裡只有一家鋪子,生意還不好,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兩人心有靈犀,再次搖頭。

周小米輕嘆了一聲,才道:“我原來想著,姥姥家這邊野果子多,到了季節多采摘一些,製成蜜餞,會大賣。去了一趟縣城,我才看明白,你們想啊,這果子得有時令吧!不到時候不能摘,摘多了不做又容易爛掉!而且就算你做好了,做成了,可是城裡人根本不需要,咱們這些東西也是賣不出去的!小打小鬧賣幾斤,也根本不掙錢。”

“難道有錢人也不吃蜜餞?”這是林氏問的,可是李氏的臉上也明顯寫著這個問題。

“不是他們不吃蜜餞,而是他們更喜歡高檔,新鮮的蜜餞。娘你想想,我姥姥家這邊有啥果子?蘋果,梨,棗,李子,杏,海棠果,還有別的嗎?這些東西製成的蜜餞,沒啥新鮮感。南方就不一樣了,有各種各樣的桃子,杏,梅子,小金桔,樣子又多又稀罕。有錢人家都不怕花錢,家裡的蜜餞都是從南方運來的!所以本地的一些蜜餞才會賣得一般!”

林氏有點不太相信,還問她,“你咋知道人家的蜜餞是從南邊運來的?”

周小米道:“我去店裡看了啊!買蜜餞的都是一些老百姓,穿戴一般,而且也不會多買,最多買五個錢,十個錢的!富貴人家人那麼多,要買不得幾斤幾斤的買啊!我在那兒待了半天,就沒看到一個像是富貴人家出來的,而且就算打發下人來,也跟老百姓穿的不一樣啊!你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

李氏咂了咂嘴,“你別說,我外孫女的腦袋就是好使,細想想,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她有些失望,看來家裡一時半刻的也做不了什麼掙錢的營生了。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啊,難道真要自己舍了這張老臉,跟閨女借嗎?

“姥姥,你別灰心,雖然蜜餞賣不成,可是咱們能賣別的。”

“哦!”李氏又來了精神,“你跟姥姥說說,賣啥?”

周小米微微一笑,直道:“賣醬菜!”

“啥,啥玩意?”李氏有點不敢相信。

林氏倒是若有所思,不為別的,她想起前一段時間周小米賣醬菜,賣辣醬的事兒了。

“就是賣醬菜啊!”

李氏還是沒明白,“那玩意,家家戶戶都有啊,誰家不會做啊!誰還花錢買那個啊?”一副你逗姥姥的口氣。

周小米被她逗笑了,忍不住輕笑幾聲,才道:“我說真的呢,姥姥,這醬菜啊,跟蜜餞正好相反!家家會做不說,一條街上少說得有三五家賣醬菜的鋪子。別說縣裡了,就是鎮上,做醬菜買賣的也不少!”

李氏拍了大腿一下,“可不就是嘛!”僧多粥少,哪裡還能掙到錢呢!

“姥姥,你別急,你跟我慢慢跟你說。”

周小米想了想,才道:“街上那麼多家賣醬菜的,說明啥?說明雖然這個買賣有很多人做,但是還是能掙到錢。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跟蜜餞那個正好相反。”

李氏點頭,林氏沒說話。

“咱們這邊,家家戶戶都下大醬,做醬菜,為啥?因為到了冬天就沒菜嗎?”

李氏咂了咂嘴,“好像也不是。”

“對了,姥姥你說得對。不全是為了冬天沒菜而已!現在四海昇平,這幾年也算風調雨順,沒打仗,沒遭災的,家家戶戶的日子也算過得去!自家菜地裡的白菜,蘿蔔,完全可以吃到春天,到了春天又有野菜,還有乾菜,咋就非吃醬菜呢!”

林氏和李氏都覺得自己明白了周小米的意思,但就是表達不出來。

周小米笑道:“習慣!是習慣問題。因為習慣了吃大醬,春天蘸醬吃野菜,夏天蘸醬吃蔥,吃小白菜,水蘿蔔,還願意炸醬吃麵條,打滷子。秋天,燉豆角都想放勺大醬,冬天吃乾菜,吃酸菜,吃大醬餅子……逢年過節吃回好的,有肉,有蛋,可是桌子上還有醬菜和大醬,吃肉的時候都想蘸醬吃,是不是?”

“你別說,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啊!”

李氏和林氏坐在炕上回味著周小米的話,細想想,還真就像是孩子說得那樣!吃東西啊,養成了習慣,就算是將來日子好了,他們怕是也離不開大醬和醬菜這些老百姓常吃的東西。

李氏十分感慨的說了這麼一句,自己這個腦袋啊,還不如一個孩子呢!白活了大輩子了。

“小米,那你說說,這個醬菜要咋做法?”

周小米笑,“姥姥,其實這事兒很簡單,就只有一條,把醬菜做好。”

李氏和林氏還是不懂,把醬菜做好,這事兒聽著容易,可是事實上絕對不會太簡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