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母尷尬的笑了笑,又說了幾句場面話,這才出去了。劉氏的大嫂則是把一直拿在手裡的小籃子放在了炕上,對鄧氏道:“這是給你和妞妞的,她嫂子你可別嫌棄。”

壯壯洗三的時候,跟現在的季節差不多,鄧氏給壯壯做了一套特別喜慶的小外衣,孩子百天以後就能穿起來,那料子還是絹絲的呢,一直留在她的箱子底裡,沒捨得拿出來用。那時候鄧氏還沒有身孕,鄧母怕劉氏生了孩子,而且還是生了個小子的情況下,自個兒閨女會受氣,所以才咬牙把那塊料子拿了出來,給壯壯用了。做了一身小衣裳,一個小帽子,還有同料同色的小鞋,鞋底是鄧氏親手納的,可軟和了。除了這套衣裳,鄧母還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小被子,幾身貼身穿的小衣裳,料子都不錯,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和錢的。

到了鄧氏這兒,劉母也不想拿太寒磣的東西來應付。她這個人雖有攀比之心,可是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在人情世故上,沒啥大的差頭。劉母不但給鄧氏拿來了五十個雞蛋,籃子的最上頭,還有一塊水粉色的小花布,一看這顏色,就知道是給小妞妞準備的。

“她嫂子,嬸兒,我和我婆婆的手藝都不咋太好,怕把這布料糟蹋了,這布是給妞妞的,以後等她大點了,就讓她娘或者她奶給她做新衣裳穿。這雞蛋是給她嫂子的,家裡攢的,你們可千萬別嫌棄。”

李氏暗暗點頭,自己這個親家母,雖然有時候糊塗,但大方向還是不錯的,至少為人不摳索。

“她嫂子,你這話說得,你們能來我們就高興了,拿了這麼老多的東西,樣樣實在還費心思,我們要是還嫌棄,那不是成了不知好歹的了?”李氏笑著接受了,還道:“一會兒啊,我得好好謝謝親家母,多敬她兩杯。”態度熱情,絲毫看不出任何不高興的地方。

劉氏的嫂子暗暗鬆了一口氣,道:“那我先出去看看壯壯去,回頭有啥事,嬸子就叫我,別拿我當外人。”

“哎,一定的。”

李氏把她送了出去,轉回身進了屋,她當著鄧母的面,把那塊花布拿起來道:“老大家的,這塊布娘給你鎖櫃子裡去,以後做啥你自己說了算啊!這雞蛋,就給你和壯壯吃!”說完她拎著籃子出去了。

鄧氏感激的應了一聲,隨即看了她娘一眼。

鄧母也不得不承認,李氏能把事情做到這個份上,真的是沒得挑。兄弟倆還沒分家呢!不管是洗三,百天,只要是大夥隨的份子,哪家不是老人收著東西?到時候也好還人情。可是李氏這個做法,真是,開明太多了。

林氏覺得自己在這屋待著有些不合適,就道:“嫂子,你跟大娘說話,我出去瞧瞧去。”

“哎。”

林氏挑簾子出去了。

“閨女,你婆婆是個好人啊。”琢磨了好半天,鄧母只能說出這麼一句話來。

鄧氏點了點頭,她跟她娘一樣,都是有話憋在肚子裡,不會說出來的那種嘴笨的人。不過她知道好歹,也知道日後自己該怎麼做。

再說劉氏,抱著壯壯回了屋,一臉的不高興,現在屋裡沒有外人,她也不用端著了,可是心裡的火氣卻怎麼也降不下去。

劉母一看閨女這樣,就知道要壞事。說起來,她怕自己閨女這個事兒,也不是啥秘密了,不僅她怕,老劉家全家上下,誰都怕。

為啥呢?

每每一提起這個,劉母都要忍不住唉聲嘆氣一回!當年這丫頭才五歲,她大哥,二哥也不知道是衝撞了哪路的神仙,得了急病,眼瞅著就要嚥氣了。劉父和劉母急得呀,一宿的工夫頭髮都白了一半兒!那時候劉家剛剛分家了,他們剛被分出去,手裡頭也沒啥積蓄。劉氏的大伯和兩個叔叔,都把自己兜裡的銀子捂的死死的,說啥不肯拿出來救人。劉氏的爺爺,奶奶倒是有想救孩子的心情,這倆得病的畢竟都是男娃,是老劉家的根!可當老兩口看到兩個孩子進氣多,出氣少,臉上都是紅疹的時候,嚇得轉身就跑,更別說掏銀子了。

他們以為孩子得的是疫病,生怕兩個孩子給他們傳染了,還說疫病沒得救,這錢掏出來肯定就打水漂了。

劉母哭的昏天暗地的,最後實在沒法了,才找了靠譜的伢儈來,要把大女兒賣了,給兩個兒子看病。不管怎麼著,她都不能眼看著劉父的香火斷了,因為劉母在生小女兒的時候傷了身子,大夫都說她不能生了!她的兩個兒子就是劉父的香火,她再怎麼著,也得舍了姑娘,把兒子救下來。要不是小女兒才一歲多,剛剛斷奶沒人要,她都想把小女兒賣了換錢呢!

重男輕女,這是那個年代所有人都有的想法。

就這樣,才五歲的劉氏被賣進了趙家,雖然當時籤的是活契,本不該賣那麼多錢,但趙家的夫人一眼就看中了劉氏,說這個孩子合自己的眼緣,八字生得也好,就多給了一些錢。

這筆錢,救下了劉氏的兩個兄長,劉父劉母拿著這筆錢去了鎮上,這才把兩個兒子的命給救回來!後來他們才知道,兩個孩子不是得了疫症,而是吃了花生,過敏了,才會起疹子,上不來氣。

從那以後,劉氏的兩個哥哥就再沒碰過花生。

劉氏在趙家一待就是十年,直到十五歲,才因為家裡湊夠了錢,又趕上府上的夫人要做善事,這才把她放了出來。要不然的話,她還指不定要在趙家待多久呢!畢竟贖身的時間還沒到,她想出趙府,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因為這個,老劉家全家上下都念著劉氏的好!因為他們都知道她在趙府裡活得不容易。身為奴僕,沒有話語權,沒有自由,活得比那牛馬還不如!才五歲的劉氏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跟趙府裡的管事婆子學規矩,學禮儀,稍有差池就要遭受一番打罵。犯錯以後還會被關起來,不給吃喝,那種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還好劉氏是個很堅強的人,把一切都忍了過來,而且約束自己儘量不犯錯,凡事多長個心眼,去揣摩主子的心思,努力看透他們為何喜,為何悲。就這樣,她終於熬到了贖身這一天,順利的走出了趙府。

也因此,劉家全家上下都對她懷著一份愧疚之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