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母女對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母不敢跟自己閨女嗆聲,她是賣過孩子的人,哪像別人的母親那樣有底氣?說到底,到底是自己做過對不起閨女的事情,所以劉氏跟她擺臉子,她從來不敢多說什麼。
劉氏小時候,也是個十分粘人,軟軟甜甜的小丫頭,可是從打進了趙府以後,整個人的性子就變了。贖身回家以後,性子就更怪了,平時不吭聲不言語的,等到她說話的時候,一句話就能把人氣厥過去。
不過,閨女也不是不講理的人,就是眼睛看人毒了點,說話衝了一些。
“蘭香,娘也沒啥別的意思,就是瞅著你大姐日子過好了,想讓她拉扯你們一把。升子讀書要用錢,只靠他和他大哥打獵那點錢,根本不夠上學用的啊!”劉母朝壯壯伸手,聲音輕輕的道:“壯壯,到姥姥這兒來。”
大概是有些熟悉了,壯壯不像方才那樣彆扭了,反而伸出了小胖手,朝著劉母懷裡撲去。
劉母抱著壯壯,心肝,肉肉的叫了起來。
劉氏嘆了一口氣,臉上的表情有松化的跡象。
要說起來,她娘這個人也不是壞人!就是有的時候眼皮子淺,想問題想得簡單一些。她大概是怕自己在婆家受氣,所以打從自己嫁到林家那天開始,她就一直提心吊膽的,整個人一遇到自己婆家這邊的事兒,也會變得神經兮兮的。
其實也不怪她,怪就怪那些年她所遭受的那些非議。
劉氏進趙家的時候,才五歲,在府門裡膽戰心驚的過了十個年頭,等到她十五歲的時候,她爹孃好不容易湊夠了自己的贖身銀子,又正好趕上夫人想行善積福要放一批丫頭出去,她這才從趙家出來了,又成了一個自由身。
十五歲的大姑娘,該說親了,可是她的親事,卻成了家裡人的一塊心病。不為別的,就為自己在趙家當過丫頭,雖然贖身出來了,但是外頭風言風語的,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她早就不是大閨女了,在趙家的府門裡待了那麼些年,指不定早就被老爺,少爺之類的主子沾了身子,成了殘花。
她爹孃哥哥聽了這話,差點過去跟人家拼命,他們本來就對自己有愧疚之情,聽了這話,簡單覺得那些人是在用刀挖他們的心肝一樣。劉母因為這個事兒,還被氣倒了,大病了一場,養了好幾天才算是能下地了。
為了這個事兒,劉家不依不饒了好一陣子,跟村子裡好幾家人家都打架了。罵架的時候,那些話就別提多難聽了,最後還是劉氏自己找里正出面,聲稱對方散佈謠言,在汙衊自己的清白,如果他們不站出來道歉的話,那她就到鎮上找趙府,求趙夫人給自己作主,找里長整治他們,再不行就到縣裡找縣太爺來評判些事。
流言飛語固然可怕,可是人們更怕打官司,一個里正就足夠鎮壓住村裡的口舌事非了,更何況是里長,縣太爺呢!村裡人都知道,劉氏在趙家的時候,可不是個普通的丫頭,她在主子面前得臉面,能說得上話。要是劉氏不顧一切的去求了趙家夫人,結果還指不定咋樣呢!
以前劉氏在趙家的時候,劉母可沒少吹虛顯擺自己閨女有能耐,用她的話說,劉氏在趙府後宅裡混得是風聲水起的,主子時常有賞賜下來,賞錢比她的月例銀子還多呢!託劉母的福,村裡的人就沒有不知道這事兒的,所以也招來了不少人的嫉妒,才會有那些難聽的話傳出來。
這事兒後來在里正的調和下,算是不了了之了。不過,劉氏的名聲自此以後就算是毀了,即便人們不在當面提及此事,可是背地了,仍然免不了有嘴碎的私下議論,這事兒雖然過去了,可是影響還是不小的。
自此以後,劉氏的婚事就更艱難了,上門說親的也有,但是對方條件都不咋的,不是要娶她做妾,就是要她給鰥夫做填房。來說媒的媒婆,無一例外的都被劉母罵了出去,可想而知,得罪了媒婆的劉氏,怎麼可能還有好名聲?
可是劉氏卻覺得,這樣也挺好,至少她可以嫁一個真心待自己的人。而不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歸宿,稀裡糊塗的就嫁了。
劉氏這一等,就是好多年!
她在趙家的時候,見過大宅院裡後宅女人們過得日子是什麼樣的,那些女人看似活得風光,實則個個都有一把辛酸的淚。大夫人看著風光,手裡權力一把抓,可是老爺的心就跟本不在她身上,那些個妾和通房,天天在她眼皮子底下轉悠,明面上倒是不敢不敬,實則暗地裡什麼手段都敢耍。別人都當大夫人吃齋唸佛是個好相與的,誰又能真正看透她那個人?再說那些個以色侍人的妾室,或是嬌豔如花,或者柔情似水,一時風光,無限得意,可是誰能想到她們人後的日子是如何的黑暗和冰冷?
劉氏見得多了,便暗暗囑咐自己,無論如何不要走到那一步!所以在趙家的時候,她處處小心,事事循規蹈矩,平時都是躲著府裡的男主子走。
好歹被放出來了,劉氏就想著,自己要找一個真心待她的,窮也好,富也好,夫妻一心一意的,萬事皆好。哪怕出了名聲有損的事兒,她也沒灰心,想著要是實在不行,以後就不嫁了,自己一個人在孃家待著,秀花賣錢,幫家裡做事,估計哥哥,嫂子們也不會有啥意見。
劉氏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嫁到林家去。能找到林家這樣的婆家,對她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了。林家人口簡單,家風正,林父在世的時候,好歹也是個秀才。林家兩兄弟都不是那種遊手好閒,不肯腳踏實地做事的人,兄弟倆長得高高大大的,都很孝順,特別是林儒升,還一直在讀書,而且讀的還不錯,寫得一手好字,將來沒準就有出頭的那一天也說不定呢?
劉氏也沒有啥太不實際的念頭,她就盼著林儒升日後能中個秀才就好了。最起碼以後種地就不用交稅了,頂著秀才的名頭,他以後可以找個教書的活兒,或者乾脆在村子裡開個私塾,給孩子們啟蒙,掙些束脩過日子,也挺好。
其實劉氏不知道的事,最開始的時候,李氏也是不同意她進門的。不衝別的,就衝劉氏的名聲不好。這年頭,女人的名聲就是她們的命根子,名聲有損的女人還想嫁人?簡直痴人說夢。李氏也不是不開通的人,她就是覺得找媳婦得找個老實本分的,像鄧氏那樣,就挺好。家裡頭條件雖然一般,可是幾代都是老實本份的人。劉氏呢?在府門裡待過,李氏怕她心大,眼界高,自己兒子壓不住她。
不過後來見到劉氏後,李氏便改變了先前的看法。這個姑娘長得不算是十分出挑,但是很耐看,很文靜的樣子。最重要的是,李氏會看相,只要看看眉毛,就知道這個人是姑娘身子還是婦人身子,劉氏明顯還是個黃花閨女,顯然關於她的事兒,都是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