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留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小米的話,引來了李氏和鄧氏的輕笑。
“等過一段時間小妹妹就會變漂亮了!”李氏摸了摸周小米的臉,想起這孩子剛生下來瘦弱得跟貓崽子似的,連哭聲都像蚊子嗡嗡一樣,吃奶都沒有力氣,要吃兩口歇一會兒再吃。現在呢,這孩子長得多好看。
周小米點了點頭,表示她相信李氏的話。
鄧氏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你餓沒餓?”李氏怕周小米餓,也是怕這孩子不自在。
周小米搖了搖頭,“剛才小舅母給我點心吃了。”她抬起臉,望著鬢角已經染了白霜的李氏道:“姥姥,讓李嫂看著兩個孩子,我有話要跟你說。”
李氏微微驚訝,“啥事啊?”
周小米悄聲的道:“掙錢的事兒啊,你忘啦?上次我不是說過要給姥姥出個掙錢的主意嗎?”她的表情十分鄭重,好像在說我是認真的。好吧,雖然她有一張還沒有完全長開的孩子臉,但是眼睛裡的堅定神情卻足以能夠打動人。
至少她打動了李氏。
“那你跟姥姥說說,你有啥想法。”李氏笑眯眯的看著周小米,這丫頭可真是長了一個機靈的腦瓜子啊!瞧瞧閨女那個家,日子過得多紅火?首功還不是小米的?自己家裡啥情況啊,就那麼幾畝地,出產不高,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實在是太難!小兒子要念書,孫子,孫女一個接著一個的出世了,裡裡外外都是用錢的地方,哪能光指著大兒子打獵那點錢呢!
根本不夠用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她總不能一直靠閨女的幫扶過日子吧!日後孩子們長大了,總得要娶妻生子,養兒育女,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她總不能處處都跟閨女張口吧!
李氏覺得,眼下自己家裡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掙錢!
周小米想了想,才道:“姥,我聽我娘說過,咱們林樹溝子村別的東西沒有,就是山多,樹多。這溝裡溝外長得都是野果子樹,有酸棗,山楂,有杏子,野李子,是不是?”
李氏點頭,“是啊,這溝溝坎坎裡,長的都是野果子樹,野果子多著呢!”
周小米眼睛亮亮的,笑著道:“姥姥,我會做很多果脯,等野果子熟了,可以摘下來,做成各種各樣的果脯,果醬送到鎮上,縣裡去賣。這些東西可受歡迎了,要是做得好看點,能賣上可高的價錢呢!”
就這樣?
李氏臉上的表情有些失望,現在離果子成熟可還要好幾個月呢!
周小米似乎很懂她的心思,又道:“姥姥,還有啊,你們還可以做醬菜,還可以養鴨子,我要用很多很多的鴨子!”
這話聽在別人的耳朵裡,或許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聽在李氏耳朵裡,卻又別有一番意味。
李氏自行腦補著,外孫女再聰明,也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表達能力或者不及大人,所以得聽她慢慢說,慢慢講,至少得讓孩子把她想說的話說明白。
“你慢慢說,姥姥聽著呢!”李氏示意她從頭再說一遍。
周小米就道:“姥姥,我們家在鎮上還有一間鋪子,跟之前的豆腐鋪子挨著,我打算賣點熟食,主打做烤鴨!我需要很多很多鴨子,要五到六斤重左右。姥姥可以抓點鴨子來養,我看咱們家村裡不是有小河嗎?平時把鴨子趕過去吃點河裡的小東西,長得還好呢!”周小米十分認真的跟李氏分析,“這鴨子我們肯定要收,收別人家的,跟收自己家的不都一樣嗎?而且姥姥你養的東西肯定不能差了。養鴨子又不耽誤做醬菜,做果脯。”
李氏聽著周小米的話,不住的點頭,越想越覺得是那麼一回事!平時家家戶戶為了增加一些收入,也都養些雞鴨什麼的,條件好點的,就把雞蛋給孩子,老人吃了補身體,條件差一點的,就攢起來賣了。
“中,姥姥看看,先抓三十隻小鴨崽來養!”
周小米本來想說多養一些,可是想了想林家現在的情況,就把嘴閉上了。鄧氏坐月子,劉氏還要帶壯壯,李氏忙得不可開交,哪裡還有過多的精力去養那麼多鴨子。
“等你大舅母,呃……”李氏本來想說等鄧氏出了月子,可是隨後一想這話不好當然孩子的面兒說,就改口道:“等過一段時間,小妞妞再大一點,我們再醃醬菜。”
周小米同意了,那個時候蔬菜都下來了,想醃什麼醬菜都很容易。
“以前我還做醬菜到鎮上賣來著,後來家裡忙不過來,我也就沒做。姥姥,我把方子給你吧,你照著做,肯定能賣上好價錢。”周小米招李氏招了招手,輕輕的在她耳邊說了一個數字。
李氏的眼底飛快閃過一抹驚訝,賣醬菜居然也能掙這麼多錢?她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周小米跟李氏道:“其實配方是主要的,姥姥你別擔心,這醬菜啊,大醬啊,味道正宗,別人家沒有,大戶人家都離不開呢!天氣熱的時候,這個才最下飯。”有錢人怎麼了,有錢人就天天吃龍肝鳳膽嗎?沒有胃口的時候,照樣想吃鹹菜。
“就你懂的多。”李氏笑眯眯的,卻把周小米的話聽進心裡去了。
“姥姥,我說真的呢!”周小米轉了轉眼珠道:“還有果脯,大戶人家都少了不備那個!吃藥得吃,沒胃口得吃,反正家裡得常備著。”
李氏好笑的摸了摸周小米的小臉,“我們小米懂的事真多。”
“姥姥,我在你家住兩天中不?”
李氏沒想到周小米會提出這個要求來!不過要是以前她巴不得能讓孩子在家裡多住幾天,可是現在家裡忙啊,新添了一個小傢伙,處處都是用人的地方,她怕照看不到周小米,讓孩子受了委屈。
周小米像是知道李氏的難處似的,她小聲的道:“姥姥,我保證乖乖的,不搗蛋,不給你們添亂還不成嗎?”
李氏怕孩子誤會自己的意思,連忙道:“姥姥不是那個意思,我是怕家裡事兒多,顧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