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死時,我並不知道,還在東南與孫傳庭將軍一同收攏散軍,後來西面戰事吃緊,我留在福建,孫將軍先去陝西抵禦闖軍。若是後來我收攏的兩萬人馬能夠拉過去,或許孫將軍就不會戰死了。”

沈絡聽到這裡,大驚道:“什麼?孫傳庭將軍死了?”

韓慕青抬頭看了沈絡一眼,說道:“也難怪,那時你正在關外,怎麼會知道。幾個月以前,孫將軍將前期收攏的三萬人馬帶到了陝西,在汝州城與守軍兩萬合兵堅守,我則在聚兵兩萬以後去汝州與孫將軍會合。”

“只是在兩萬兵馬就快要聚齊之時,皇城裡傳來一道聖旨,將我綁了押送回京,聽候審查,就這樣,我被一路押送到北直隸,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大伯早就被皇帝聽信讒言給殺了。”

“你們可知道將我押送回京的聖旨是怎樣下的嗎?反賊顏繼祖之侄,於東南沿海聚兵謀亂,試圖起兵復仇篡位。你們說一說,這理由可不可笑?就在我被押至霸州之時,西面一道軍報傳來,潼關失守,守將孫傳庭戰死,這回京城裡的那些佞臣可坐不住了,連忙上疏要求京畿戒嚴,京城的大門關了一段時日,就這樣,我一時沒有被押進京,在固安被關押了一個多月,最後找到機會賄賂獄卒逃了出來,喬裝打扮到了京城城郊,收攏以前大伯的部將,臨走時碰見了雲姑娘。”

沈絡聽韓慕青將這些年來的遭遇一一說明,一時唏噓不已,沉默了半晌,這才長嘆一口氣說道:“可惜,可惜,那日在黃州與孫傳庭將軍匆匆一面,本來約好下次再一起吃茶,沒成想卻又是兩分陰陽。”說罷,沈絡又想起齊妍兒來,差一點止不住眼淚。

三人坐在原地,誰都沒有說話,這樣沉重的話題把幾人說得沒了興致,氣氛尷尬得不行,沈絡見這樣下去可要不得,率先問道:“韓兄,你方才說你之前在這邊收攏舊部,可是怎樣打算?聽故事裡的意思,如今你已是戴罪之身,回去定然是自投羅網,不去遠處隱藏,卻這樣招兵買馬,你到底作何打算?”

韓慕青聽沈絡這樣一問,說道:“兄弟,我也就不瞞你了,我自從被關押,兩萬戚家軍四散,孫將軍在潼關四萬對陣十萬,朝廷還逼迫他主動出擊,一朝戰死,他的妻兒老小舉家投井殉國,朝廷不但不予以嘉獎,反而已戰敗治罪,我已經對這樣的朝廷已經絕望,如今招募舊部,是要去西邊。”

沈絡聽後,不發一語,半晌才說道:“韓兄,你這一去,我應該稱你做順還是做西?這兩處虎狼,都曾經啖食人肉,大明或許藏汙納垢,可無論是順還是西,只怕本身就是汙垢,你又何苦跑去白白玷汙自身,你這一反,豈不是徹底坐實了顏大人造反的名聲?”

韓慕青搖搖頭,說道:“你也別再勸了,皇帝不分青紅皂白,只聽讒臣歪曲事實,忠臣喪盡,奸臣當道,你也是個讀書人,古往今來多少王朝,或長或短,強明弱明三百年,如今這氣象,看來朱家該絕了。”

韓慕青說罷,看了看沈絡,又繼續說道:“沈老弟,你我相識一晃五六年了,當日的約定如今仍舊作數,你若是想要有個功名前程,隨時可以與我一同去,只是這功名以後不姓朱,而是姓李了。”

沈絡聽韓慕青這話,反倒是為了難,韓慕青的意思已經很是明瞭,他是必然會投身闖軍,自己併為經歷他這般苦痛,又如何相勸,只是這話明顯還是想拉攏自己,一想到自相識以來,韓慕青對自己的諸多幫助,若是拒絕便是辜負了他,可自己卻著實不想投身於反賊營中。

赤白雪看出了沈絡的心思,拉著沈絡對韓慕青說道:“韓大哥,相公已經不想去追逐功名了,離開瀋陽之前相公與妾身已經約定好,關內相見便回妾身故鄉成親,從此只歸田園,還往韓大哥能體諒妾身的心願,讓相公與妾身一同去罷。”

聽見赤白雪出來解圍,沈絡感激地看了她一眼,韓慕青何嘗沒有看出沈絡的心思,只是他並不希望放棄這樣一個人才,此時看著這二人夫唱婦隨,韓慕青便知自己已經無法得到沈絡。

想到這裡,韓慕青慢慢起身來,對著沈絡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強留沈兄弟了,他日你們成親之時,若是天公作美,我定來喝一杯喜酒,只是希望以後再見之時不會在兩軍陣前,韓某就此別過了。”

韓慕青說罷,向二人拱手一禮,便轉身招呼隨行上路,只剩沈絡與赤白雪二人,另一輛孤零零地馬車,在這荒郊野地中。

沈絡與赤白雪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到底韓慕青在最後一刻還是在幫助自己,本就是分道揚鑣,仍舊特意地留下了一輛馬車,沈絡嘆了口氣,對赤白雪說道:“佞臣當道,忠骨蒙塵,再這樣下去,大明的忠臣只怕就沒有了。”

赤白雪沒有說話,她知道沈絡是在感嘆可惜了韓慕青,可此時一切安慰的話已經說不出口,只能陪著沈絡靜靜坐著,直到一個多時辰後。

看著漸漸變化的天色,沈絡終究還是勉強自己打起了一絲精神,這荒郊野嶺的,根本不只自己二人身在何處,韓慕青走之前也未告知,如今比不得太平年月,若是太陽西沉仍舊滯留野外,只怕又要遇上些強人盜匪,自己一個人倒是無所謂,可身邊還有一個如花似玉的赤白雪,那年在魚兒嶺已經得過一次教訓。

既然韓慕青要去投身闖軍,定然是往西走去,那自己轉身向東,定然可以回去,想到這裡,沈絡將赤白雪攙上車去,轉身抓住韁繩,打馬順官道向東而去。

馬車行了不一會兒,在一個岔道口處便發現了一個路牌,上頭寫著“涿州”二字,沈絡心忖,看來韓慕青帶上自己之後並未走出多遠。

沈絡抬頭看了看天色,時間還不晚,再趕一段路,在天黑之前就能到京城城郊,如今身上所帶銀兩已經不多,能省一些便是一些罷,眼下最要緊的,是將陳圓圓的書信帶到京城之中。

這天下越來越亂,也不知今後該何去何從,沈絡越想這心中便越煩躁,索性將這些事情往腦後一拋,重重甩出韁繩,加快了馬車的速度。

涿州城到京城,有一條筆直的官道,直通京西廣安門,不到兩個時辰,沈絡便將馬車駕至永定河岸。

此時天色已漸漸暗淡下來,各處開始宵禁,蘆溝橋上已有明軍士兵在各處盤問,橋對岸開始點起了星星燈火,沈絡看著不禁有些疑惑道:“咦?這蘆溝橋畔何時拔地而起一座城寨?為何我不知道?”

赤白雪在車裡嗔道:“天下的事情,難道都要讓相公知道了去?這座城名叫拱極城,是六年前皇上為了防範西方闖軍修建的,三年前建好後才公佈於世,那時你跟隨公冶先生閉門學習,自然不知道,看眼前這架勢,只怕今晚很難過去了。”

遠遠看去,只見拱極城上方飄著一方大纛,上有“羽林”二字,沈絡向赤白雪說道:“看來對面駐守的就是羽林右衛了,想想也真可笑,之前被羽林左衛擋在廣渠門外,如今被這羽林右衛擋在了廣安門外。也罷,從應天府出來以後還沒有與你真正遊一遊山水,既來之則安之,今日就來看一看這蘆溝曉月。”經過重重盤問,沈絡終於將馬車駕到對岸,在城驛處將馬車栓好,便與赤白雪一同踏入蘆溝橋上。

看著身邊的赤白雪,一雙眼睛瞪得老大,東看看西望望,儼然一個從未遠行過的人一般,也對,自小在玉窗樓之中,她滿眼所見就只有秦淮河一處風光,從秦淮河出來,便一路疾行到瀋陽城,一處風景也不曾見過,看著赤白雪這天真又歡快的笑容,沈絡心中忽然一疼,自己一路過來,竟是這般忽視了她。

這邊的赤白雪只顧看著各處風光,早就忘了一路上的疲累,哪裡還有閒暇去猜沈絡的心思,朔望之間月亮越發圓了,照著蘆溝橋面通明,也映照著赤白雪純淨的笑容。沈絡呆呆望著,心慢慢化了。

這時,赤白雪一蹦一跳到沈絡跟前,說道:“相公,方才你說這地方叫做蘆溝曉月,那定是有典故詩文,念一首給妾身聽罷。”

看著赤白雪這樣,沈絡也不忍心拒絕,便說道:“還真有一首,太祖年間,有一位王紱王先生畫了一作《北京八景圖》,鄒緝鄒先生隨即在畫作上題字,後寫了一首《蘆溝曉月》詩,荷橋殘月曉蒼蒼,照見蘆溝野水黃。樹入平郊分淡靄,天空斷岸露微光。北趨禁闕神京近,南去徵車客路長。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盡五更霜。”

赤白雪聽見沈絡吟誦出這首詩來,立即開心得拍起了手來,連連誇讚沈絡道:“相公果然才識驚人!”這時沈絡與赤白雪二人身後也傳來一陣彩聲,一個老者的聲音傳來,連叫了三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