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文]第三二五章——
第三二五章
側室請封這事兒有沒有先例?有
本朝開國皇帝出身就不咋滴,當然,皇后、妃子們也多半出身不高。皇帝的幾個弟弟,姬妾裡有農家nv,小商人的nv兒,咳,當然也有出身還要微賤的……這個就不說了,後來有位大名鼎鼎的吳夫人,最後成了親王側王妃,她年輕時可是在江南五州yn名遠播,實打實的娼家出身,最後都能請封誥命啊。雖然後來這事兒被粉飾再粉飾,硬是給吳夫人找了一個姓江的世家大族當孃家,後來的皇室也越來越講究規矩禮法。可是壽王心裡mn兒清啊。這些東西,那都是裝面子給外人看的。裡頭什麼情形大家誰不知道啊?
再說,壽王又無權,又無勢,只不過安享富貴而已,抬舉個nv人,料想不會有人和他過不去,淳郡王那裡不用多慮,皇帝那裡,他們兄弟感情也好——這事兒肯定穩當。所以壽王才跟含薰這麼提早就打了包票。
最難打通的三個關節:宗正卿,皇帝,皇后,恰恰對壽王來說全不是問題。他要提防的是,別人不和他搗lun,比如一些吃飽撐的沒事兒的御史之類。
當然,那是後話。現在壽王不可能給含薰請封的,因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梁氏——還有她肚子裡的孩子。
梁氏這段時日的辛苦和co榮,壽王都是看在眼裡的。俗話說,沒功勞也有苦勞。更何況梁氏現在絕對有功勞大大的功勞——身為妻子,懷孕生子,這可是替夫家盡最大的義務,也是她最拿得出手的功勞了。
在這種時候,壽王當然不能橫生枝節。萬一梁氏和孩子有個什麼好歹,那壽王找誰哭去?
一眨眼,要過年了。
這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個新年,自然意義重大。但事實上,和登基大典一樣,這個新年並非大肆的熱鬧鋪張。因先帝週年未滿,連煙huā都沒燃放。朝野自然要說好話,紛紛讚頌新帝誠孝,克儉。事實上,壽王很瞭解自己這位四弟。煙huā這種東西,四皇子打小就不喜歡,因為華而不實,放了就沒了,還不如nng點實際的,打小壽王就沒少幹用自己的份例中的筆墨紙硯和四皇子換一些煙huā爆竹之類的小玩意兒的事兒。現在四皇子名正言順的節省了大筆的開銷,還博了好名聲,壽王已經可以預見,以後這位四弟肯定有大把的,正當的理由來節省各種不必要的開支。
無獨有偶,皇后和皇帝是一個脾氣,能省的錢一定會省。就拿這次宮中要遣放宮人來說吧,以前宮裡不是沒遣過人,可是遣來遣去,宮人宦官的數量從太祖立朝時的幾百人,百年間暴增到近萬人——說到底,遣的不如召的多。比如先帝登基時遣放三百,第二年就又徵選了三四千。連現在的何皇后自己,也曾在建平九年的時候被徵召進宮呢……
但這次後宮遣放,是實打實的只遣放,不再東mn放老人,西mn就徵選新人。民間有nv兒的人家無不暫時鬆一口氣,然後趕緊的給自家nv兒尋婆家。皇帝今年不召,明年後年可能也不召,但是先帝週年過了,或是新帝登基三年了,會不會召呢?要知道新帝后宮空虛啊唯有椒房殿一位正宮,一位嬪妃都沒有。現在是他爹剛死,他肯定抹不開面子,趕明可就不好說了。
雖然有指望靠家中nv孩兒去攀龍附鳳的人,但更多的人家送nv兒入宮後,音訊全無,死活不知……能在後宮熬出頭的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nv孩子的青年華和美好生命,都深深埋葬於宮牆之內。
宮中放人的事情已經定下,只等過了年開了就會分批陸續遣放。現在到處雪封冰凍的,無法行路。
事實上,壽王不知道,節省的開支雖然有好幾筆,可是需要支出的費用也不少。許多宮室都需要修繕,這一筆錢足以讓四皇子ru疼得食不下咽。
人們都有所體會,有人住的屋子,即使不修也不會壞。可是一旦人去屋空,樑柱mn窗牆壁就會以ru眼可見的速度飛快的破壞朽壞。宮裡頭人極多,但是閒置破敗的宮室更多。比如後宮這些nv子許多遷進了掖庭北巷,cho生打發人去看過,那些屋子破得能養蛇蟲鼠蚊,荒得能藏鬼狐jīng怪,唯獨要住人,十分為難。
別的皇帝坐上龍椅,多少也要修一修宮室。最起碼自己辦公的地方,大老婆和得寵的小老婆要住的地方,總得多少增添一二。但是四皇子和皇后商議過,倒是把掖庭北巷給列為優先工程專案。這些地方修起來倒不算費事,不用描梁畫棟,實用為上,外頭看著是不是規整體面倒不重要,關鍵框架要結實,起居也要便利。這個中心思想,cho生早jiāo待給了匠作監,匠作監的人一合計,報上來一份兒規劃圖和一份兒工程預算,cho生根本不用看第二眼就給打回去了——修兩排生活居住用房而已,你們以為是修三大殿哪?還是窮了三五十年了,非得撈著這份兒錢才能過這個年?
“不會修就換個會修的來。”
這句話讓匠作監的人從上到下不寒而慄,第二次報上來的預算就很靠譜了。房子緊鑼密鼓的修繕完畢,匠作監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既不缺人手,也不短材料,過年前到底是完了工,後宮裡的那些需要遷居的nv人,不管情願不情願,包袱是早就打好了,按著名單分派的都挪了過去。也許是該流的淚都流完了,離開的那一日,倒都是很安靜。安靜的上了車,安靜的辭別舊居。品級高的還能帶一個宮人,品級低的就只能孤身一個。
cho生站在角樓上,看著宮車一輛又一輛的從腳下經過。
“娘娘,這兒風大,還是早些回去吧。”
cho生點點頭,攏了一下斗篷,隨口問:“這遺妃遷宮的舊例,是什麼時候傳下來的?”
旁邊sh立的一位有年紀的nv官答:“回稟娘娘,這是袁太后那時候就定下來的規制,太祖駕崩後,袁太后將當時後宮中的nv子都遷進了北巷,還有些送到了方山,包括太祖曾經十分寵愛的胡妃、楊妃……”
袁太后這是假公濟sī的,收拾昔日情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