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灣灣(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路上,找了一個修船廠,將南通號的船身上的彈孔修理了,又將南通號改了船名。新的船名叫西湖號。
改了船名,又修理了一番,西湖號便再一次啟程,前往灣灣。
灣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千米,含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絡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翌年清朝戰敗,派遣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灣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日本設灣灣總督為殖民臺灣最高長官,實行武官總督專制獨裁的統治體制,在臺北設定灣灣總督府,為在灣最高統治機關,建立嚴密的警察制度控制灣灣社會,並復活保甲制度輔助警察政治。
一戰後全球“民族自決”思潮高漲,日本調整統治政策,實施“內地延長主義”,改派文官總督,企圖把灣灣人民教化成日本國民。
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後,為徹底動員支援戰爭,重派武官總督鎮臺,推行“皇民化運動”,極力強化皇民思想教育,強制普及日語,鼓勵養成日式生活、改日本姓氏等,企圖從精神層面消滅灣灣人民的民族意識,將灣灣人民同化為日本的“忠臣良民”。
周雲的西湖號到達灣灣後,便停泊在碼頭上。船上的人都下了船,去到了岸上。
到了岸上,法幣不能在灣灣流通。灣灣市面上流通的是灣灣銀行券。幸好周雲的手上有幾萬的日軍軍票,在灣灣也是比較俏的。
灣灣銀行券為灣灣日治時期於灣灣地區通行的貨幣。
周雲上岸後,便在臺北縣的一個鎮上的旅館住了下來。
剛進去時,老闆本不願意讓他們入住,當週雲將軍票一拿出來,老闆馬上點頭哈腰,一口一個大人叫著。
在灣灣,最硬的貨幣是日元,日元的下面,就是軍票。最低等的就是灣灣銀行券。
按照灣灣當局的規定,灣灣市面上的很多東西,銀行券是不能買到的。但是軍票則可以買到。
因為軍票的持有者大多是日軍的軍人,以及他們的家屬。他們購買物品,比普通灣灣市民有優先權。當一種貨物只剩下一件時,持軍票的人可以優先購買。
還有,吃的方面,銀行幣不能購買大米麵粉等糧食。而軍票則可以購買。
所以,周雲的軍票一出,那老闆馬上將他當爹了。
害怕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老闆想要軍票。他的老婆在懷月子,他需要軍票買些營養品,給老婆補補。
周雲包下了這座旅館,老闆就不再收客了,帶著旅館的人,專門給周雲他們當起了服務員。
為了避免有心人從人數上查出周雲的下落,所以,周雲在旅館中只有四十五人,有六個人留在船上。這六個人兩天一換,與旅館的人調班,體會岸上的生活。
到了晚上,周雲又收到了那個頻道發出的電波。不過,周雲的回電做了手腳,小分出面調了一下,讓周雲發出去的電波依然在釣島那邊。
這樣就安全多少。假如島上也有監聽,與那船上的一樣,也是監聽周雲的電波。不改的話,就會讓人很快就查到了,周雲到了灣灣島了。
這一次,小分又仔細地給出了那個電波的所在。就是離周雲住的旅館只有一里遠的一個酒樓內。
酒樓不是旅館,不可能入住客人。那麼,這個酒樓就是那部電臺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