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建國時的約定(第2/2頁)
章節報錯
“盛太宗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約定,這難道不是養虎為患嗎?”袁天闕更加奇怪道。
“這件事看似很奇怪,但卻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無論明教勝敗,對他們都沒有任何的回報,只會不斷激增他們的怨憤之心,一旦這些怨憤之心增加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那麼對於整個江湖,甚至對整個大盛王朝都不是一個好事情。因此盛太宗才會設下這樣的約定。”李寒意說道。
“但如果他們要是贏了的話,豈不是更加糟糕?這個約定最大的問題,便是三大禁地必須一直贏下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總有些事情是無法確定,比武更是如此。萬一有一次是明教贏了,難道對整個江湖不是一場災難嗎?””袁天闕說道。
“很簡單,只要一直贏下去就可以了。”李寒意說道。
“可是......”袁天闕說道。
袁天闕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李寒意給打斷了,說道:“這十幾場比武,三大禁地就從來沒有輸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袁天闕搖了搖頭。
“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徒弟比明教的弟子更強。”李寒意看了一眼袁天闕,然後繼續說道:“可是要一直強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練武並非是靠努力便可以,這一點我想你深有體會。”
袁天闕點了點頭。他的確是深有體會,從小到大,他的努力遠遠超過袁星琅,然而他的武功卻連袁星琅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所以我們的徒弟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不但有著極好的天賦,而且還要有極高的智慧。”李寒意說道。
“可是到哪裡去找這樣的人呢?”袁天闕問道。
李寒意笑道:“當然不用找。”
袁天闕聽到這樣的話,卻感到十分的訝異:“不用找?”
“不錯,的確是不用找。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是學的最好的武功,跟著的是江湖上最聰明的人,那麼他也定然會成為江湖上最有智慧同樣武功也是最高的人。”李寒意故作深沉的說道。
袁天闕聽到李寒意的話,頓時有所醒悟道:“前輩的意思是?”
“不錯。思過崖有著江湖上最頂尖的武功,同時也有著江湖最聰明的人。”李寒意看了一眼袁天闕,補充道:“你要知道能進思過崖的江湖人士皆非等閒之輩,思過崖就是集百家之長,鑄最有利的矛。”
“前輩說的甚是。可是就算這樣,也不過是一個人而已,比武不是九局五勝制的嗎?””袁天闕卻緩緩的說道。
李寒意卻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的確是九局五勝制,但並不是一對一的對戰,只要一個人能夠勝過五局就可以。”
袁天闕聞言,便看向李固道:“前輩的意思是讓李固一個人勝過五局嗎?”
“不錯。百餘年來,一直都是這樣,思過崖的人出戰,而且都是一個人戰五個,移花宮和藥王谷從來沒有出過手。”李寒意說道。
“可是他們為什麼要去對付秦依依呢?”袁天闕有些不解,既然只要一個人勝過五局即可,他們最應該對付的難道不是李固嗎?
“因為不過結果是怎樣的,雙方都是派出五個人。”李寒意說道。
“五個人?五個人怎麼會是九局五勝制呢?”袁天闕聽到李寒意的話,更加的不解道。雙方五個人出戰的話,最多也就是五局,而不是九局。
“不錯,五個人的確不是九局。實際上這場比試,不過是雙方誰贏過五局而已,而非真的必須比到九局。所以只需要五個人即可,如果五個人都敗了,那麼比武已經分出了結果。””李寒意解釋道。
“原來如此。”袁天闕恍然大悟道。
“其實這百餘年來,思過崖都是派出一個人,而移花宮和藥王谷則是派出兩個人。”
“前輩,難道這些年都是思過崖中的一個人便勝過了明教的五人?”袁天闕驚訝的問道。
“不錯,思過崖培養出來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李寒意說道。
“師傅,可是如今之事當如何進行?”李固向李寒意問道。現在他面對的敵人實在有點多,如果再加上明教的話,恐怕會力不從心。
無論如何,白羽府和冥府都是他必須要面對的兩個組織,還是必須要消滅的組織,而混江龍目前看來又與冥府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李寒意看了一眼李固,然後向他說道:“明教的事情你可以暫時不用管,不過有件事你須要注意一下。”
“師傅,是什麼事情?”李固問道。
“白羽府和冥府以及混江龍似乎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目前並沒有什麼證據。同時需要注意的還有百花谷,他們似乎與白羽府也存在著很密切的聯絡。”李寒意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