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鍠閣與明教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能相提並論。”李寒意說道。

“明教這麼厲害,為什麼會在江湖上銷聲匿跡呢?”上官鳳汐不解的問道。

“這個事情,要追溯到大盛開國皇帝初建大統的時候,當時這個明教與起義軍是對抗前朝暴 政的一份子,他們協同作戰,為推翻前朝創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明教後來卻生出了異心,甚至被某人所利用,導致起義軍內部分崩離析,盛太宗也險些在這次動 亂中命喪歸天。盛太宗逃走後,便重新收拾起義軍,招兵買馬,並在眾多的謀士良將的輔佐下,南征北討,終於推翻了前朝的統治,建立了大盛王朝。盛太宗原本想要徹底剿除明教,但明教卻早就是勢大,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除掉的。而且明教多是江湖異士,三教九流,因此更是處於尾大不掉的情況。盛太宗便聽從謀士的建議。封明教的教主為親王,但同樣的卻是明教永遠不得出現在江湖之上,否則便是天下共擊之。”李寒意將這一段軼事一一細說了出來。

“盛太宗雄才偉略,他在世的時候,明教可能懾於他的威嚴,或者還能夠遵從這份協議,但在盛太宗去世後,這明教卻也從不出現在江湖上呢?”袁天闕有些疑惑的問道。

“事情很簡單,為了能夠徹底的鉗制住明教,朝廷招募江湖上的英雄豪傑,建立了一個江湖組織,正是這個組織,才使得明教不能踏出江湖一步。”李寒意說道。

“什麼組織?”袁天闕問道。

“三大禁地!”李寒意說道。

“什麼?三大禁地是為了鉗制明教而建立的?三大禁地背後居然是朝廷!”袁天闕突然驚訝的高聲喊道。

“不錯。魁星閣的成立其實也是從三大禁地的情報機構中分出來的。只是魁星閣的情報主要負責江湖上的訊息,而移花宮的那個情報機構則主要針對明教的資訊。”李寒意說道。

“可是師傅,既然三大禁地的存在是為了鉗制明教,但是為什麼他們如今會重新踏入江湖呢?如今三大禁地尚在,而且實力也沒有任何的衰弱,他們何以如此明目張膽?”李固有些不解的問道。

“其實這些都源於一件事。”李寒意嘆息道。

“什麼事?”李固問道。

“其實明教雖然百餘年從來沒有在江湖上出現過,但他們每隔十年,便會與三大禁地進行一場比武。其實這場比武便是明教對三大禁地的試探。”李寒意嘆息的說道。

“比武?師傅,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李固有些不解的問道。

“你當然沒有聽說過,十年前的那場比武你當時並沒有在思過崖中,而且你的年紀尚小,也並不能參與這場比武。這場比武的要求非常的嚴格,乃是從盛太宗之時便已經設下,並流傳至今。這場比武乃是九局五勝制,其實就是取得九五至尊之意。比武的人選不能超過二十五歲,因為大衍之數為五,同樣也不能低於十六歲。到今天為止,已經比過十幾場,但明教從來沒有贏過一場。””李寒意說道。

“既然如此,明教為什麼現在有要重出江湖?”袁天闕同樣疑惑的問道。

“因為這一次的比武。”李寒意緩緩的說道。

“難道這一次的比武輸了?”袁天闕問道。

“當

(本章未完,請翻頁)

然不可能。”李寒意說道。

“那到底是什麼情況?”袁天闕有些不解的問道。

“因此這一次還沒有比。”李寒意說道。

“還沒有比?難道他們已經生出異心,打算撕毀與盛太宗的協議?”袁天闕更加不解道。

“目前來看還沒有。”李寒意看了一眼袁天闕,然後又看了一眼李固、上官鳳汐,繼續說道:“明教已經發出了挑戰貼,但是我們卻並沒有同意。”

“為什麼?”袁天闕問道。

“因為三個人。”

“不會是李固、上官鳳汐、秦依依他們三個吧?”袁天闕問道。

“不錯,就是他們三個人。”李寒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後繼續說道:“因為他們三個尚在江湖上歷練,我們便打算延遲一年再進行比武。然而他們卻並沒有同意,於是他們便派出人來對你們三個人進行試探,當然能夠將他們直接扼殺在成長期就更好。”

“那依依不是有危險?”李固突然說道。

“不錯。這個四方道人便是衝著小依去的,只是沒想到安小子竟然遇難了,這也是老夫思慮不周的結果。”李寒意嘆息道。

“如果明教再派人對付依姐姐怎麼辦?”上官鳳汐說道。

“沒事了,醜頭陀已經到了丐幫,就算是明教的人想要派出人去對付小依,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李寒意說道。

“可是明教為什麼執著於這場比武呢?”袁天闕不解的問道。

“因為這涉及到當初的約定。”李寒意說道。

“什麼約定能夠讓他們如此執著於這場比武?”袁天闕依舊有些不解的問道。

“因為他們只要能夠勝過三大禁地,那麼他們便能夠重出江湖。”李寒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