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認為,只有透過改革的方式,由公司成立獨立的OTC事業部。

新的事業部的一切權力,包括政策制定、分配權,人事權,開發稽核權等等,自然歸屬他耿建掌控,他就可以安插新的醫藥代理進入市場。

所以,在過去的十幾天裡,耿建和劉勇為首的市場部,很自然的結成了同盟軍。

他們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處方藥市場的那幫‘大姐大爺’們。

為此,劉勇還抓緊在春節前夕,下南方市場進行調研,以便在春節前凡的總裁辦公會,以及董事會上提出最終的改革方案。

現在的耿建,忽然蛻變成了營銷體系變革的有力支持者,讓人覺得改革春風太強大了。

“這老耿也要變成‘改革先鋒’的節奏嗎?”

瞭解總部內部情報的一些市場經理、主管們,普遍對耿建以譏諷嘲笑。

他們咂嘴弄舌的唏噓不已。

程有福同樣表態,他堅決支援市場變革,但出發點和力度上,跟耿建和市場部的革命是完全不同的。

他過多的思考是如何‘在穩定中求變革’,實質上屬於改良派,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者。

想當初,公司剛成立,產品剛上市,程有福迫切需要勇士們衝鋒陷陣,攻城掠地。

所以,他把大批空白市場劃撥給這些人,許以各種優惠政策,以剌激市場。

如今,公司完成了艱難的市場匯入期,穩步進入成長髮展期了。

這時,反過來看看這些封疆大吏們,發現他們的羽毛也已經長豐滿了,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

公司進入成長髮展期,原先的經營模式自然要發生變化,企業需要美譽度和知名度,需要擴大再生產,還要準備在不遠的將來上市等等。

這些措施,意味著企業的管理成本要增加,原來下放給市場的政策需要變一變,收一收。

世上事物都是一個德性,放權容易收權難,送錢容易要錢難,放出去的東西,想要回來談何容易?

這個時候,市場上的這些諸侯們也會非常敏感,公司上面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都會知道。

於是,他們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起來反抗,以至於最後攤牌對立。

程有福深諳這些“封疆大吏”手握資源的危害性,“藩王”弄得不好就會跟公司叫板,從而“起兵造反”。

起兵造反最厲害一招,就是不再銷售G公司產品,而是代理別的藥廠同類產品來做,這叫起義。

還有一種雖暫不起義,也繼續做G公司品種,但銷售政策不能改變,他們還可以自由承接別的廠商產品。

這時,G公司就會變得非常尷尬。

程有福自己,當初就是起義造反之後,成功登第的典型案例嘛。

所以,深諳此道的程有福,他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如何進行對市場“削藩奪權”。

但他非常狡黠,自己不會冒然出擊,要有‘變革派’擋在前面。

他這些年引進劉勇,何元慶等外企精英,讓他們高舉‘削藩’大旗進行改革。

如果改革最終失敗了,結果當然是“清君側”,讓劉勇他們去當替罪羊,他出來收拾殘局。

這樣的安排好處在於,他和G公司利益有所損失,但不會傷筋動骨。

所以,這次他又叫耿建的營銷部門,先拿出一個改革方案,供年終董事會討論,春節之後再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