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南下的訊息,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開封。

李自成聞言,頓時大驚失色,趕緊召集眾多心腹前來商議。

“朝廷的兵馬又南下了,這一次看起來是想要打濟南,都說說,應該怎麼辦?”

聽完李自成的話,在場的大順臣子也是一個個面帶憂色。

三個月前,大順政權君臣上下非常樂觀,都覺得這一波能夠推平大明,建立新王朝。

可現在呢?大明居然能從眼看著就要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重生了過來,甚至再一次的對大順發動了兇猛的反擊,這心理落差實在太大了。

不僅如此,像原本李自成的幾大智囊,牛金星被朱慈烺給抓走,宋獻策在保定城破之後就不知所蹤,還有許多大順將士也是悄悄不告而別,這些同樣都非常沉重的打擊了大順軍計程車氣。

也就是李自成這些年起起落落的都習慣了,所以還是有一部分人願意相信他還能東山再起,依然繼續跟隨,不然早就散夥了。

片刻的沉默過後,李巖站了出來,道:“陛下,臣覺得這濟南還是應該救的。如果不救濟南的話,大明的南北又將再度聯通成為一體,到時候我們的局勢就越發的困難了。”

李自成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當初李自成的戰略為什麼先選擇三路齊發,先破河南山東再攻京師,就是為了切斷江南對大明京師的運輸線路,如今大明想要重新打通這個線路,李自成當然也很難無動於衷。

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並不代表就無人反對。

李自成的侄子李過站了出來,沉聲道:“李巖軍師的這個話,我不能同意。眼下的情況,朝廷方面的兵馬已經比我們更加的強盛了,如果我們這個時候再去為了濟南和朝廷決戰,那不是就中了朝廷的下懷嗎?我們應該主動放棄濟南,爭取保住現有的山西、河南和陝西,慢慢的和朝廷周旋,這才是上策。”

李過屬於大順“皇族”的重要人物,他的發言頓時讓這一次會議的局面又有變化。

李巖搖了搖頭,道:“毫縣候(李過爵位),你這話就不對了,眼下的朝廷其實還沒有完全緩過氣來,只要我們能守住濟南,就能死死的掐住朝廷那邊的補給線路。只要能堅持個一年半載,朝廷方面必然會因為補給不足而遭受重創,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發動反擊並且獲勝,再度兵臨京師並攻克也不是不可能!”

李過搖頭冷笑道:“就你說得容易!咱們三個月前包圍京師的時候贏了嗎?兩個月前在固安的時候贏了嗎?一個月前的保定守住了嗎?這三次戰役,每一次都以朝廷獲勝咱們失敗而告終,現在你居然還想著和朝廷的主力硬碰硬,我看你這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兩人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之中。

李自成聽著這些爭吵,心中越發煩躁,終於一聲怒吼:“夠了,都給朕閉嘴!”

李過和李巖同時惶恐跪地,連稱有罪。

李自成的目光在這兩人的身上游移,有心想要發火,但最後還是沒有發出來。

李自成也知道,這兩人其實都是為了大順好,只不過是立場不同罷了。

李自成定了定神,對著李巖道:“你不是要去援助濟南嗎?那好,朕給你三萬兵馬,你帶著去濟南那邊,如果能救那你可以救,若是不能救的話,馬上給朕撤回來!”

李岩心中一喜,但隨後又道:“陛下,三萬兵馬還是略少了一些,不知陛下能夠再給兩萬?”

李自成有些不耐煩的說道:“那就再給你一萬!記住了,別把朕的兵馬全部都賠在那裡!”

李巖連聲應是,喜滋滋的從李自成手中拿過兵符。

其他人看著這一幕,也是不由動容,尤其是李過臉上那不爽的表情更是明顯。

經過這半個多月的“招兵買馬”李自成的麾下重新又擁有了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人,但這十萬大軍很大一部分都是四處強抓或者徵召來的壯丁,水分比起之前可是不知道要高了多少。

眼下居然還給了四萬,差不多一半給李巖,這也太大方了。

李自成可懶得去理會其他人的想法,直接宣佈散會。

李自成回到自己的寢殿之中,飛速揮毫寫了一封信,叫來一名心腹。

“立刻把這封信送到盛京城去,交給洪承疇!”

李自成畢竟是一代梟雄,該有的戰略眼光還是有。

眼下既然自己不是大明官軍的對手,那說不得,就要把滿清這個後援搬出來用一用了。

李自成從來都沒有想過投降滿清,但正如當年隋末時唐高祖李淵起兵後也一度向突厥稱臣一般,李自成並不介意在自家不佔優勢的時候利用一下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