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外,吳三桂軍大營。

雖然通州之中只有區區幾千闖軍,但是對於吳三桂來說,這通州卻似乎比他所據守的山海關還要更加的堅挺。

這一天,從通州之中出來了一個人,這個人騎著一匹馬,晃悠悠的來到了吳三桂的大營面前,說了一句話。

“我乃大順皇帝麾下宋獻策,前來求見平西伯。”

宋獻策可是和牛金星齊名的李自成智囊,所以吳三桂很快就接見了他。

剛剛見到吳三桂,宋獻策就笑著說了一句:“平西伯死到臨頭,難道都不自知嗎?”

吳三桂一愣,隨後笑了起來,制止了一旁就要發作的諸多屬下。

“宋軍師,你這一句話,倒是頗有上古蘇秦、張儀之風啊。只不過我聽說你們大順軍在京城下損兵折將,死了劉宗敏和劉芳亮,傷了李巖,這就是你所謂的讓我和大明死到臨頭?”

宋獻策呵呵一笑,拿出了一封信,對著吳三桂道:“若是平西伯不信的話,就看一看這封信吧。”

吳三桂接過這封信,看著看著,臉色開始變得震驚:“這、這是……”

宋獻策笑眯眯的說道:“這封信呢,就是這裡面署名的四個人寫給我們陛下的信。敢問平西伯一句,若是這四個人當真如信中所言的話,那麼……這北京城還能守得住嗎?”

吳三桂一時之間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這封信確實是來自於北京城之中,曹化淳、王化民、魏藻德以及周奎四個人寫給李自成的效忠信。

為啥會有這種信?原理其實就和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前,一堆曹操的臣子偷偷寫信給袁紹表示效忠一樣,算是一個投名狀的東西,將來也好藉此跟李自成討要官職。

讓吳三桂心驚的是這四個人的身份,一個司禮監秉筆,一個東廠督公,一個內閣首輔,一個皇帝的老丈人。

這樣的四個人如果都背叛了大明,這北京城……還能守住嗎?

宋獻策笑眯眯的看著面前的吳三桂,說道:“現在平西伯應該知道,為何我說你死到臨頭了吧?等到我們大順皇帝陛下攻克北京之後再率軍東進,敢問平西伯能擋得住我們大順的百萬雄師嗎?

不如趁此機會投降,我們陛下願意冊封平西伯為郡王,並且讓平西伯進入內閣,兼領兵部尚書之職位,不知平西伯意下如何?”

宋獻策開出了比之前的說客牛金星要更加優厚的條件,這是因為和牛金星來時相比,李自成的底氣已經越發不足,只能夠用這種方式來加大對吳三桂的拉攏力度。

在李自成想來,若是能得到吳三桂的助力,即便是沒有城內的策應,得到吳三桂的關寧軍相助,也是能夠繼續圍攻北京城的。

吳三桂臉色陰晴不定,心中確實也是動搖。

究竟要怎麼做呢?

沉思片刻後,吳三桂道:“茲事體大,吳某委實不能獨斷,還請宋軍師到後面稍等片刻,待吳某和兄弟們商議一番,然後再做決定。”

宋獻策呵呵一笑,道:“正當如此,那麼我便等候平西伯的佳音了。”

吳三桂讓人把宋獻策帶走,隨後就召集麾下的將官,商議此事。

關寧軍從萬曆年間的李成梁開始就已經自成體系,多年來雖然更換過多位主將,但說到底其實也就是關寧軍的“武林盟主”罷了。

所以吳三桂在這件事情上還真的沒有對宋獻策說謊。

聽完了吳三桂的話之後,幾名心腹將官臉色各異,想法也完全不同。

有人開口說道:“這些年來朝廷的我們不薄,雖然說如今的這位皇帝陛下確實是差了點意思,但我怎都是大明的將軍,怎麼能在這種時候背叛大明呢?”

也有人對宋獻策的話表示了贊同:“大明多年來都是隻把我們關寧軍當成一個工具罷了,我們這麼多年給他們出生入死,又換來了什麼呢?要不然乾脆就反了這個大明,直接投靠闖王算了。”

還有人別出心裁:“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投靠任何一方的勢力呢?要我說呀,乾脆就在這裡支援平西伯自立為王,大家也都能拉我一個開國將相當一當。”

自立為王這個說法過於有些無稽之談的,立刻就被吳三桂給省略掉。

現在的吳三桂手裡除了一支軍隊之外,連地盤和人口都沒有,他拿什麼來自立為王?

但是呢,其他的兩個想法確實是在吳三桂的考慮之中的。

究竟是要繼續跟隨大明作戰,還是直接投靠李自成呢?

就在吳三桂還在猶豫的時候,突然又是一個訊息傳來。

“大營之外有使者到來,聲稱是來自於京城,有聖旨要帶給將軍。”

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吳三桂直接愣住了。

“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