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龍從雲(第1/3頁)
章節報錯
公孫瓚從來不是一個拖泥帶水之人,在知曉公孫越死於陽人之時,勃然大怒之下立馬使人寫下檄文,列舉了袁紹十項大罪。
其中從袁紹輔佐何進之時,擅自招不臣之人入洛,致使丁原火燒孟津,是導致董卓亂政的元兇;還有袁紹私自逃出洛陽,不管君父,致使太傅袁隗和太僕袁基被殘殺,再到逼韓馥獻出冀州,公孫瓚當然不會寫這本是和袁紹的約定,只不過自己被袁紹擺了一道。
其中最惡毒的還是攻擊袁紹的出身,說他根本不是袁逢的親子,而是由袁逢府裡奴婢和馬伕生的卑賤之人,根本沒有資格以袁氏家主之位行事。
至於袁紹知道這檄文內容會不會氣得吐血,這根本不在公孫瓚的考慮範圍。
為了一戰而下,公孫瓚除了接受劉備暗中聯合青州黃巾的建議,甚至聯絡了盤踞在太行山上的黑山賊賊酋張飛燕,親率六萬大軍南下沿著渤海灣第一時間切斷了鄴城和營陵的聯絡,和張飛燕南北夾擊鄴城。
同時張飛燕遵從公孫瓚的建議,拍了於毒、白繞、眭固夥同南匈奴單于於夫羅大肆進攻兗州。
一時間大河兩岸烽煙四起,整個二袁之爭正式進入的白熱化。
而公孫瓚表嚴綱為冀州刺史,為先鋒向著鄴城方向一路猛攻,意圖與張飛燕在鄴城之下完成合圍,田楷為青州刺史,隻身帶著百十位白馬義從快速沿渤海南下抵達平原與劉備匯合。
雖說盤踞於平原的大部分黃巾軍都西進配合黑山賊進攻兗州,可是平原此時也根本算不上太平。
劉備的綏靖政策導致平原國大部分兵力全部龜縮與幾個城池之中,雖然他在聯絡黃巾大亂的第一時間便實行了堅壁清野,可是整個平原本就是青州大郡,散落於城外和山間的大部分村落也根本來不及撤離。
留在平原的黃巾勢力開始四下作亂,連平日裡只敢打劫一下過往行商的山賊和一些集市與村中混混們都紛紛裹起屎黃色頭圍子,打著黃巾的名號為禍鄉里。
不在城中的村鎮集市便遭了兵災。
田楷一路行來也算不上太平,若不是護衛他的白馬義從伯長實在是驍勇善戰,可能他根本不能順利進入平原境內。
那白馬義從伯長年紀不大,莫約二十出頭,生的唇紅齒白相當俊秀,一聲雖然身上只是一聲白馬義從統一的白色戰袍加上漢制式扎甲,胯下一不過是一匹花白雜色的匈奴馬,可是一杆長槍卻是使得出神入化。
就在進入青州境內之時,田楷他們便遇到了一股莫約二三百人的黃巾匪寇偷襲,只見這小將派了六十義從護住田楷,自己揮舞著長槍帶著剩餘四十餘人縱馬而出,以小將為首,殺入匪寇之中。
那伯長長槍上下飛舞,如同一條烏龍一般,每每探出總能帶走一條人命,出槍角度刁鑽,從不拖泥帶水,殺人不過一槍,乾淨利落。
田楷也是自小習武之人,算得上公孫瓚手下大將,可是看著小將那俊秀的武藝,似乎還在自己之上,甚至有時小將出槍之時速度之快讓田楷根本看不清楚,一道殘影過後,敵人便捂著喉嚨倒下。
田楷知道這世上頂級武將是有勢的,勢是武將武藝高絕的一種標準,就如同吃人多了的猛虎行動之間自有腥風過處。
昔年在遼東,田楷也曾見過一名年歲不大的青年,善使一杆長槊,動起手來一如蛟龍入海,讓人心悸不已。
原本田楷想將此人收於賬下,可惜此人似乎對遼東遼西公孫家的人皆不太感興趣,幾年之後也沒了音訊,似乎叫什麼……太史慈來著。
而眼前這年輕伯長,搏殺之時乾淨利落,也不知是不是田楷錯覺,此人長槍到處,竟隱隱有龍吟之聲,此勢讓人不得不為之側目!
主公賬下竟有此奇人,卻不知為何屈居一伯長……
田楷越看越心驚,不禁問左右義從道:“不知這伯長姓甚名誰?”
左右義從也是老兵,聞言笑道:“回稟方伯,這是我們小趙,名雲,字子龍,一身武藝驚世駭俗,他十五便從軍,在我們義從裡從一小兵幹起,已經是義從老兵了。”
“這趙子龍如此俊秀的武藝,何以一直不顯山不顯水,倘若主公得知,必能封一上將。”
老兵聞言點頭道:“好教方伯得知,小趙原本性子便平淡,不追名利之事,來參加義從也不過是為了抵抗戎狄,況且小趙這人實在是講義氣,他覺得若是他升了官,我們便沒了照拂,是故即便是作戰立了大功也不聲張,緣此,我等才願尊他一個年輕人為伯長。”
田楷聞言點點頭,扶須嘆道:“倒是個好漢子。”
趙雲一槍探出,槍尖刺入一個黃巾賊寇的口中,從後腦穿了出來,槍尖一收,那人便軟軟倒在地上,懷中掉出幾件物什。
趙雲斜眼瞟了那幾樣東西一眼,渾身一震,星眸中燃起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