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一男在這裡也被拉夫特要求練藥球的拋投了。

這兩個教練都認為,青春發育期之前,是訓練發展身體的協調性、速度和靈活性的最佳時期。而發展學生最大力量、最快速力量(爆發力)和力量耐力,則主要集中在十三歲到十七歲之間。

王一男已經快到十四歲半了。雖然生理方面有點過於早熟,但現在的身體無疑正處於最巔峰的發育時期。僅從他半年就躥高了七公分這個事實就已經說明真像。

再一次看到藥球,王一男就立刻想起黃教練了。

那種父輩般的關懷,就像親情一樣讓王一男沉默唏噓了好半天。

也不知他現在咋樣了。是否還在體校。

直到此時,王一男才想起,自從從體校到省隊,再來到墨爾本,他竟然從未和黃教練主動聯絡過。於是他暗下決心,等這次的希望賽取得一點好成績就立刻向黃教練彙報。

然後他又想到來到學院後,拉夫特對他的及時棒喝,及時避免了自己的再一次沉淪……王一男沒有理由辜負這些父輩們的期望,也更加不能辜負陶敏、夏偉元和郝駿等人的期望。

當然,最不能辜負的就是自己。

所以雖然拉夫特給他安排的訓練量已經是很飽滿了,然而無論是在學院還是回到家裡,他仍然要繼續加練。

藥球的拋投,是最接近發球和擊球的一種訓練方式。黃教練越過了其他所有的器械方面的專項力量的訓練而直接開始了藥球。拉夫特卻是循序漸進,先從身體核心肌群各個部位的力量練起,最後才用2.5周的時間側重藥球的訓練。

雖然拉夫特說運動員在場上移動的線路和靈活性主要取決於運動員場上靈活機動的能力,但他仍然對王一男的衝刺跑動和腳下的移動進行了場地上的實戰訓練。

比如在草地上(草地上練習對膝蓋的損傷會減小到最低限度)用小碎步和側滑步,交叉繞過兩排按一定間距排列的小球;跑完這一排球,然後再沿另外一排球繼續練習跑動等。

比如以雙打邊線為起點,依次快速跑到半場內的其他線條,然後再立刻回到起點。跑到對面最近的單打邊線後再迅速返回;跑到發球中線後迅速返回(也就是發球區的“T”區位置;跑到另外一側的單打邊線後迅速返回;最後跑到另外一側的雙打邊線後迅速返回;從底線的不同位置到網前各個位置的衝刺等等。

再比如訓練在跑動中改變方向。

拉夫特讓王一男拿著球拍先站到發球區的“T”字位置上,做出準備動作。然後拉夫特就站到王一男對面的網前附近。

隨著拉夫特指向球場的任何一個區域,王一男都要迅速移動腳步跑到位。拉夫特在王一男剛剛進入預定位置後馬上給出新的一個位置……王一男就這樣像條狗似的在拉夫特不斷改變的指令下,就像在比賽中那樣完成左右前後的快速衝刺和快速移動。

然而最讓王一男感到驚奇的並不是拉夫特在球場上的這些訓練方式,而是下一個2.5周開始在模擬發球館練習接發球的時刻。

他終於見到了真正的發球機器。

這個發球機器王一男看不到。但就在對面大螢幕的下方接近兩米的高度,隨著拉夫特的遙控,就會有不同速度、不同旋轉的發球一個接一個地朝著不同的落點紛至沓來。

……

最後的一個2.5周很快過去。

包括王一男和托米奇、克耶高斯在內的十七名適齡學生,在領隊和一干教練員、體能和心理教練、隊醫和後勤保障人員的陪同下,一起飛向了阿德萊德。

王一男在順利闖過了兩輪資格賽後,進入正賽的第一輪就碰到了來自加拿大的已經快到十七歲的拉奧尼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