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郭圖陣前急領軍(第1/3頁)
章節報錯
“降者殺之不仁!”呂氏兵馬小將搖首道。
馬騰冷笑道:“出來打仗講什麼仁義,這些人數雖不多,可回去後,依舊會回來打我們。為何要留後患?!”
張楊見兩方意見不同,便忙道:“只怕軍師也未必同意殺之,於人心實在不利。依我之見,不如砍去一手,繞過一命。無一手,不妨生活,卻無法再執銳器為敵,不傷天和。”
馬騰點了點頭,卻還是哼了一聲,道:“婦人之仁。”
張楊被氣的噎住了,一張臉脹的通紅,冷笑道:“我河內是仁義所及之地,不像西涼,與蠻夷為伍,也沾染上不少如此心性,哪裡還有什麼仁義之心!”
馬騰聽了大怒,握拳咬牙,要吃了張楊似的!
西涼一般打下外族,都是殺死,絕不留後患的。
但中原與邊陲也各有不同,邊陲必須得這麼做,不然敵無患盡,哪怕只剩一男,也必來報復,可是中原的戰爭向來是輸就是輸,不至於像邊陲外族那種誇張。仁義所在之地,終究還有些中原的禮義,雖束縛,也虛偽,但終究都按此道義行事。
張楊如此諷刺當真是刺中了馬騰的心,他一下子就偏激了。本就有前怨,此時一爭,都更生怨心。
馬騰知道此時不是計較的時候,只暗恨在於心,冷笑道:“等汝這仁義匹夫被蠻夷所烹殺時,騰必享一羹!哼!”
張楊不聽則已,一聽便已大怒,他瞪著馬騰,咬著舌頭才沒有說出特別狠毒或是狠話來!
臨陣之上,如果只顧發洩私怒,便是不顧大局,張楊不至如此!可是完全的忍下來,他又很是難受!
馬騰帶著人往另一邊衝殺去了。
張楊身後眾將不少人聽到了,很是不忿,道:“將軍!為何不反唇相譏!”
張楊當然可以罵他這匹夫,早晚要死於敵人之手!
然而,這樣除了能讓心裡痛快一點以外,還能有什麼?!技不如人是事實!再反唇相譏,既顯不識抬舉,又顯得不顧大局,無能還嘴硬。
一時之間,從內心裡湧上來的正是對馬騰無盡的厭惡!
當初馬騰不救之仇又徹底的從心底裡湧了上來,怎麼都揮之不去!新怨舊仇佔據了張楊此時的內心,張楊便厭惡的道:“此人一得意便如此戾氣,目中無人!犯到我們手上,我們拿他沒辦法,只能忍著罷了。犯到別人手上,哪個肯忍他?!他咒我被人烹殺,我倒要等著看看,等他因戾氣而不容所容,而驅殺時,是何境況!急甚,只要我不死,但有來日!哼!”
河內諸將還是很憋屈,臉脹的通紅。
這番規勸本是好意,被人羞辱了,更是質疑了他們的能力和處事風格。這是徹底的否定。
而且是當眾,如此不留情面。
張楊好歹也是一方諸侯,哪怕再勢弱,他也是需要尊重的。他們不信沒人拿馬騰沒辦法。他們沒辦法就算了。但總有他難受的時候!
眾人便道:“只恐他對我等不愉,對旁人又是另一番嘴臉!”
最近對於司馬懿恨不得貼身靠近的態度,誰看不出來?!
張楊冷笑道:“自恃有功,便有猖狂不知所謂之時!比我河內,他是比我強,可是西涼雖兵強馬壯,比起中原又算得了什麼?!”
“此事且捺下,汝等皆不必再多言。”張楊咬牙道:“走!”
眾將聽從,很快從另一側去絞殺袁軍殘部,準備收拾好這一切,便立即要撤走!
這一場無由的事端,呂氏兵馬都是看在眼中的,他們軍職並不高,也不好在兩位諸侯之間說什麼,份量不夠啊。但他們都聽在耳中,看在眼裡,很快就回去將此事告知於司馬懿了。
司馬懿沒什麼表示。軍士們便沒再提,只繼續去執行任務。
軍令一點點的發出,左右謀士請司馬懿上馬,看著遠處熊熊的火光道:“軍師,功成可撤也!”
司馬懿如眾人意,上了馬。
心道,這馬騰比起張楊來,也只是表面上看著硬氣罷了!其實內心裡是很慫的。在這之前,他一直很忐忑,總覺得袁軍上下是不可戰勝的,因此每一次與他確定些什麼,都是一次軟弱,一次懦弱。
然而,一旦佔據上鋒,這樣的得志的畫面又很快在他身上出現。
此人,很矛盾,也很老油條了。
這一種,說實話,可能比起張楊這種油滑到八面玲瓏的感覺更令人厭惡!
張楊也慫,但他這樣左右逢源是被逼無奈,是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