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樣的事何止是在袁營相傳,連曹營都有了風言風語。自然也都進了曹操耳中。

曹操聽了始末,冷笑一聲,暗道這呂布莫非也好婦人?!

但這不是重點。

他在黎陽這許久,總算是等到了時機。便召來諸謀士商議此事,道:“鋸守這許久,時機已至矣!”

一是呂布與司馬懿分開,不管是真鬧翻還是假鬧翻,反正是分開行兵了。那麼呂布必落入陷阱,暫時不足以懼了。不管所謀之事能不能成。暫時不必顧忌他會背刺。況又有程昱跟著他,倒也放心。雖說司馬懿還在鄴城,但曹操至少將這謀與兵分開,危害沒有太大。

二是袁紹父子三人不和,鄴城失,二子敗,袁譚各有異心,袁熙又顧忌妻室,與父兄有嫌隙。多謀士也都已死亡,這不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嗎?!

所以他才說,時機已至矣。

眾謀士早也一直在打聽著袁紹營的事情。因為曹操雖來前線壓陣,然而一直閉營,只守不出,他們也不能多事。

但這些日子多有聽聞這些稀罕事,一時喜道:“恭喜主公,終不負一番苦等,終於等到好時機了!”

曹操哈哈大笑,連日來的壓力和壓抑終於撥開霧散去!

“那張遼日日前來叫陣罵營,正好可與之戰……”眾將早忍張遼這賊久矣,此時得了確切訊息,哪個不高興?!

因此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興奮不已。終於要開戰了。

早忍不得了!

曹操笑道:“等盤算了好計,再與這張遼戰。我有一計,暫且不表。屆時可拿下張遼父子。殺殺袁營與呂營的威風!”

眾將大喜,也不追問。向來也是知道曹操用計一定要用謀算,絕不會輕出的。一般而言,經過盤算的戰爭,極可能贏,因此也沒有莽撞出戰,只等曹操下軍令。

曹操眯著眼睛道:“待戰之事,先準備周全。”

諸將聽從,竟也不催!

謀士們哈哈笑道:“天冷極而必轉暖,若能在開春之季,打完仗回去,必鼓人心矣。主公,此戰,我軍必勝。袁氏內部已四分五裂,人心不齊,何能抵擋我營兵馬?!”

“近日袁營可有許多奇事,”一謀士取笑道:“本來鄴城失於所謂四方盟手,已令天下人等訝異恥笑,不料竟還有匪夷所思之事,可見袁紹馭下,實在不堪!”

營帳內一片笑意,道:“原以為呂布約盟四方拿下鄴城,必遇阻,卻不曾想如此之順利。可見鄴城內早已空虛。為小節而失大城……”

眾人紛紛搖首,十分不屑。

曹操倒是淡定,道:“鄴城為呂布所得,恐怕城中已被掏空。恩威並施,收買人心做的不錯。冀州所有,恐已落入呂布之手。”

“雖落入其手,然呂布終究棄鄴而去。此類物事,恐落入的是司馬懿之手。”一謀士道:“主公若寫信與之,召之來,冀州唾手可得。”

曹操眯了眼睛,道:“呂氏不敗,司馬懿並不肯降。除非俘之。”

“待敗袁紹,俘之不難。”一將道。

曹操道:“袁氏強於外,可輕而得之勝。然司馬懿卻強於內,不可小視。欲俘之,如何容易,他留戀鄴城不去,吾恐他還另有他計。不得不防!”

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只聽曹操解釋道:“鄴城一戰,大敗袁熙,袁熙幾喪盡兵馬,兵事上,敗散盡易,大敗破難,司馬懿大破敗之,雖有利器之強,然而若果無謀,豈能得勝?!呂布離去,他卻在鄴城不去,始終讓吾心中憂甚!”

不得不防啊!

眾人道:“主公既心憂之,防備可也。他餘下只不到幾千殘餘人馬,又能何為,守鄴城恐也難矣……”

另一謀士道:“莫忘了還有馬騰在。西涼兵向來強悍。馬騰既不走,恐怕是一心的要跟緊了司馬懿。說來也怪。他本為呂布而來,卻偏留在司馬懿身邊,這是何意?!”

“難道呂布是假敗走?!呂布司馬懿並未翻臉?!”

“呂布斷無此等心計,況且他已將至兗州境內,豈能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