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再料不到自己能保住一條命,等被關起來的時候,他終究明白,是不用死了。

“託了溫侯之福,保住一條命矣……”張楊道。

他的其它將領們也都嘆了一口氣,這是幸事,卻也未必是幸事!

只願真的能得生吧!

高覽與淳于瓊挑了地方駐紮,現在事急,也沒有辦宴洗塵,袁熙只叫人送來了些酒水以示犒勞與尊重。

二人心中熨帖,洗去一身塵土,休整的時候,打聽事的斥侯也回來了,稟道:“昨日,鄴城內,呂布竟將袁氏所有家眷送出,毫髮無損,因此將軍感念,才有今日之事!”

“原來如此!”高覽笑了一聲,道:“這張楊倒是好運,撿了一條命。”

他也得幸遇著的是袁熙,而不是袁譚袁尚。

“這也是託了呂布的福,若非呂布之故,何人在意這張楊?!”淳于瓊道:“吾二人不要多事,只一心聽從袁熙將軍行事便罷了!”

雖然被人作主行事,是將主動權交了出去,但同時也將責任交了出去啊。

真打不下來,有袁熙擔著。

見袁熙如此,他們二人也就放心了!

馬騰得知張楊被囚禁而不是被殺,便寫了信又去與了司馬懿。

司馬懿看了信便來找呂布,稟了此事。呂布很是詫異,詫異過後便是一陣不忿,道:“布先番已送去袁氏家眷,他卻拘禁了張楊,是何道理?!”

說罷竟是忍不得要去解救張楊。

“主公何必動怒?不如且去信與袁熙,看看他的態度,倘若激之,或許會看在此事之面上,放回張楊。”司馬懿道。

呂布略有點遲疑和不敢相信,因為是他奪了鄴城,這個仇怨就是現成的,寫信去袁熙真的會放回張楊?!呂布當然持懷疑態度。因為如果是他的嫻兒,是不可能答應的。

司馬懿心道,原來你也知道你做的不厚道,人家合該憎恨於你。

他當然知道他心中所疑,見呂布也頗有自知之明,便道:“說幾句好話又不廢什麼。袁熙懦弱,又承了主公之恩,得還其妻室家眷,主公若脅恩讓他放回張楊,旁人也許未必會,然,袁熙未必不答應。”

呂布想了一下,然後都樂了,道:“這袁熙是個什麼人?!袁本初生子若此,真是……”

司馬懿嘴角一抽,你還嫌人家生的兒子不好,呵,誰的兒子能像你似的,那也是能愁白了頭髮!

“袁熙是第一慈悲人,在幽州為刺史,一向得人心,百姓悅服。此人是兄弟中排行二者,最擅調停。最少果決!”司馬懿道:“袁譚不至,只袁熙來救鄴城,便已說明了他的性格的很多方面。不如且一試!”

呂布從善如流,便寫了信送去了袁熙大營。

袁熙見到信果然為難,便升帳與眾人商議。

眾將卻極不服,怒道:“……不過是送回袁氏眾人,便已來脅恩求報,天下蓋如此厚臉皮者,無有之也!還請袁將軍莫要答應!”

“他奪鄴城之大恨尚在,便以此小恩小惠而來求報,願將軍顧大恨,而不必理會呂布此無理要求!”

更有恨者,上前請麾道:“願將軍殺張楊祭旗,以震軍威,末將等願領兵攻鄴城,奪回城池!”

眾人皆勸。

高覽和淳于瓊對視一眼,卻什麼都沒說!

袁熙見要戰者紛紛,便問高覽與淳于瓊道:“不知兩位將軍以為如何?!”

淳于瓊道:“放與不放,只恐還要以大局為重,以將軍意見為重,吾與高將軍也不知放與不放,將軍只與眾人商議後決定便可。吾二人並無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