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個工作,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軍隊中的嘴,嘴沒的吃,必敗啊!

沒有多大戰鬥力的他,一旦被敵軍強將所攔,魏續便是再有勇,再有決心,也不能保得住糧草啊。這是作戰能力的問題。

所以,他需要問策,問謀,虛心以受,絕不敢自專。唯恐錯失了糧草。當初曹操大敗,就是糧草輸送出了大問題,本來兵隊就是長途來戰,這一出問題,整個軍心都崩潰了。兵敗如山倒,只能潰亂而撤退……

魏續是極謹慎的,他自曹呂之戰後一直與徐庶呆在壽春,與聰明人呆久了,就特別相信,且依賴他們的智慧。

徐庶幾番誇過陳登,說他智勇謀樣樣不缺。

魏續心裡也是聽進去的,很是服這二人。

借人之智,完成自己之事,不丟人。

紀靈不敢耽誤,火速將信寄出來了,道出了糧草的事,以及江夏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情況。

而怎麼佈置抄底黃祖,這就需要陳登的智慧了。

他與魏續二人聽命便是。

魏續是真心服聰明有智略的人,紀靈不完全算是,與其說他是服這個人,不如說是,聽令行事。他至少眼下是沒有魏續對徐州的忠誠的。只是也並不妨礙他完成任務。

聽令從事,無大咎。徐州不會因為說他眼下沒幾個忠誠,就不信任他。

紀靈與徐州,目前處於一種磨合的期間,一切的認同,相互認同,都是需要時間的。急不來!

“廣陵外有黃祖,江東兵在聚集……”魏續道:“一旦廣陵被圍,糧草又沒來得及送進去的話……就被他們給切斷了……”

紀靈道:“無妨,江夏已得,可從外破入,況且如果此種情況形成,便是極端情況了,徐州定還會再派援兵,與江東決戰……”

魏續點首,道:“就怕實力不足,一旦糧草不足,而圍勢形成的話,只恐我等還未送進糧草進去,廣陵卻糧草告罄……”

這中間可能會產生一個時間差,這才是魏續最為擔心的。

人與馬,是不能餓的,一餓三五天,哪還能有什麼戰鬥力?!整個廣陵城中的軍隊與百姓都是任人宰割的了。

圍城是極其恐怖的一件事情。

有時候在兵力足的情況下,敵軍又能有這個實力去進行拉距戰的時候,一旦圍起來,而叫援兵不能進去,城中人不得出來之勢形成,那真的就是人間慘劇了!

史上這般的例子不知凡幾,有些一圍圍幾個月還算好的,也許幾個月硬撐過來了,城未破,外面兵先撐不住撤退了。

但是還有一圍圍幾年的這一種,特別的誇張。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要麼誓死不降,城中先殺馬而食,然後就是食人了,是生物學上的那種真的食人。要麼,就是隻能投降。

但是投降,也未必能避免得了這人間慘劇。

圍城的人嫌投降的太遲,可能會因為憤怒而進行屠殺。雞犬不留這一種!

圍城,那幾乎是能耗死對方!

戰國時,這種圍城戰,有的是有耐心的人,圍上幾年,城中就是不降,結果兵退以後,城中也不剩什麼人了,都吃光了。

而魏續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一旦江東兵用十足的兵力將廣陵圍困了,然後逼迫徐州交出孫策,廣陵上下軍隊和百姓這麼多條人命,孰輕孰重,自有天下人衡量,而一旦徐州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終將後悔終生!

真出現這種情況,那是放,後悔,不僅無功,還結了死仇,不死不休這一種。不放呢?!廣陵城破人亡,徐州為了孫策,不惜如此多的代價,終究贏了,也算是輸了人心!

所以魏續,豈止是擔心糧草問題啊!

他與紀靈不熟,所以這種擔憂,也就無從與他說起,只能自己悶悶謹慎而忐忑不樂。

紀靈與魏續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