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故佈疑陣待入甕(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備縱然想前進,見後軍遲遲不進,他便是想越過他們離開,也不可能,因此只能忍耐。
關羽道:“兄長,惜我無軍士可用,若有,此後軍可破!”
劉備聽了大喜,道:“後軍破,蔡瑁背後無護也,必能兩面擊他。必能挫敗蔡瑁。二弟需多少人?!”
“千人既可!片刻功夫,既可破敵。”關羽道。
張飛急道:“哥哥,我也行!”
劉備哈哈大笑,道:“吾有二位兄弟,真是此生之幸也……”
伊藉見了,也喜道:“使君,還是要防備後面的追兵,蒯越尚在身後急追,若追上,必與後軍合,策應蔡瑁,倘有時機,便叫關將軍破此後軍,然後不可貪功,須立即突破,前去與大軍匯合,否則蒯越追兵趕到,無需大戰,只需困住主公,便是轄制諸葛軍師之大軍也。當此之時,若有諸葛軍師有人來接應更好,若不能,還需另闢奚徑離開此處。”
劉備點首,心裡也不樂觀。
關羽誠心誠意道:“若無伯機提醒,恐忘了身後還有追兵。若有援來接應,定不誤事,一切皆以兄長安危為主。破敵倒在其次,一定要護佑兄長安全與大軍匯合。”
劉備面有憂色,只怕諸葛亮未必能尋到自己的所在,倘真如此,只能設法趁夜避過大軍回去了,只是,眼下,都是密密麻麻的荊州兵,而策應又遙不可及,難免令人心憂!
張飛道:“屆時援兵來,飛帶著人破後軍既可,二哥護兄長離去要緊,我押後!”
伊藉道:“星夜將至……若有援,則在今晚,若無援,也要設法離開。晚上看人不清,反而是最好的時機。此處不宜久留。若後軍至,一切皆休。”
關羽和張飛點了點頭,心裡已是做好了準備。
若是夜間,他們一左一右護著兄長和伊藉,雖驚險,但總好過在此處坐以待斃。夜幕是最好的防護。
而蔡瑁一路疾行,卻沒有再遇到埋伏。
左右文臣都略有些不安,勸道:“只恐無伏必有詐計在後。還請將軍小心!”
蔡瑁道:“此諸葛亮故佈疑陣欲令我心疑而不進之計也。他不埋伏,瑁反而安心。”
文臣們面面相覷,到底是沒再進言。
蔡瑁早迫不及待的要與劉備軍大戰,到了地方便駐紮下來,親自去察看敵營。
“敵軍無糧,早士氣衰落,劉備又未回,此時不攻,更待何時?!”蔡瑁道:“走!且去陣前叫戰!”
眾將聽從,隨後,押著大軍到了陣前。
陣前將士遠遠看見,早彙報進去,諸葛亮對魏延道:“一切皆在將軍!”
魏延接過令箭道:“末將定不辜負軍師信任。”
魏延去了。
孫乾本是笑著,見人走了,才面有憂色。自孫乾上次安換過眾將以後,魏延自以為得劉備看中,信任,尊重,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忠誠,因為孫乾不是旁人,他縱然是書生,也是跟在劉備身邊的老人,深得信任。是劉備身邊的近臣之一。這樣的人看重,魏延有此腦補,也是難怪的了。
孫乾並不真心信任魏延,這一點諸葛亮心知肚明。
諸葛亮道:“公祐當要對主公仁德胸懷有信心。文長雖背有反骨,然而最服之人,最能壓制得住這種有反骨的人只能是主公這般德厚之主。文長又豈不知,他這般性格,若去了別處,何人能容?!”
孫乾一想也是,魏延與一般的刺兒頭還不一樣,魏延對上是不怎麼尊服,有不滿之心,統兵卻是一把好手,對自己的同事呢,也有點嫉才與妒心,有能者,會有嫉心,才不及他者,他又多輕,對軍士倒還好。只是這樣的人,很難在別處容身。袁紹與曹營就更不用說了,人才濟濟之中,他這種極不合群的人,還是會生反心。
魏延自己恐怕也清楚,在劉營之中,他才最有發揮餘地。
只要稍加籠絡,魏延這樣的人,雖不好用,然而也好控制。而控制這種人,非仁德與信義籠絡不可行。
孫乾依舊面有憂色,只因現在軍中最可用的人便是魏延,倘若他此時反叛,後果不堪設想。便是諸葛亮有補天之能,此局,也沒多少勝算了。既要保全劉備性命安全,還要儲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