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靡竺愣了一下,道:“願軍師指教,恕竺愚鈍也,既是要去蜀益,為何要先去漢中?!”

“若去蜀益,劉璋必將我軍擋於外,屆時,軍疲馬乏,未必有力可勝蜀益取而代之。不僅難攻,而且可能會有損傷,一旦內外交困,將處於絕境是也!”諸葛亮道:“先去漢中,意在蜀益。”

靡竺一思,便悟出來了,一時大喜道:“妙,妙啊。張魯本不好戰,若主公去之,他拒之不義,又恐我軍與劉璋合力而圖取漢中……所以,反倒會來信說服我軍,他將幫著我軍去打蜀益?!”

諸葛亮道:“不錯。因此,主公前程無憂,唯在突破求生也。”

靡竺道:“恐避免不了死戰了。”

諸葛亮雖也要想極力避免死戰,儘量的儲存實力,但是看這情勢,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還是要早做準備要好!

“馬超五千精銳,皆是西涼好男兒,更有好馬,況又有龐統多謀,”靡竺道:“而徐州不知出多少兵來,倘也多有精銳,真是四面圍剿,八面埋伏。還望軍師多加安排,能施以良計。否則,實力俱損,也未必能得到益州!”

“劉璋懦弱,只要能到,必可取,”諸葛亮道:“只是這龐統與馬超,叫亮略有些憂心。這二人,也虧得那一位女公子能想得出來,叫這二人配合。”

“聽聞龐統有鳳雛之稱,稱名天下,與軍師併名,”靡竺道:“只不知有多少謀計了。實不好對付。”

“士元雖有計,卻十分剛愎。他計多出,若與旁的戰將組合,恐怕無人能聽他的。而這馬超也如是,身邊是任何人,只要不是士元,亮都不憂心。”諸葛亮道:“唯憂心這二人組合,不知又是怎麼樣的奇謀奇計。”

“連軍師也頭疼嗎?!”靡竺吃驚道:“只是聽聞這二人多有不和。”

諸葛亮道:“這二人俱都乖張無比,然而,也正因為都不是能容人之人,皆自負,恰又能配合無間,恐怕,默契早已經在不和之中形成。這樣的將士與謀臣的組合雖少有,然而一旦出現,未必比將相合者好對付。”

靡竺呆了。這樣的話,那豈不是……很難很難?!

諸葛亮從不是怕困難之人,相反,他反而充滿了興味,道:“也好!趁此機會,試一試這二人組合的計謀。也好為將來作戰做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啊。”

呂嫻能將這二人組合在一起,確實是出乎了諸葛亮的預料。

以前諸葛亮一直以為,龐統計雖多出,可是他這個人,恐怕難用至極。但是未曾料到,還有一個馬超啊。這個人,到誰的手上去用,都會被嫌棄。這兩個怪才組合到一塊去,諸葛亮確實是有點忌憚。

關鍵在於,從來沒有想過這兩個人之間會打出什麼樣的牌來,正因為不知他們的路數,反而十分忌憚。

趁此機會,正好試一試。將來大戰之時,也好有所應對。

龐統當日堅持要留在徐州,如今也算有了明主。他們二才並世,如今也算是各為其主了。

還挺期待能較量一二的。

“恐怕得等關張二將回來,”靡竺道:“聽聞馬超素勇猛。徐州兵又訓練有素。軍師還需小心為上!”

“自當如此!”諸葛亮道:“四面埋伏,置之死地而後生!”

他起了身,將一個地方畫了一個圈。

“軍師將在此地駐兵備戰?!”靡竺道。

“嗯。”諸葛亮道:“打仗打的是地形。因地制宜。如今我軍已不佔優勢,所以定要佔地利。這一戰,恐怕避免不了,我軍早到,便先做好準備,請君入甕!”

靡竺看著這個叫當陽的地方,這裡的地形的確很妙。當陽是哪兒呢,長坂坡就在這裡,這個地方,算是一個分界點。

而當陽橋正是史上張飛退曹兵的地方。更是史上關羽敗走麥城的地方。

這個地方,很特別。

當陽西接巴夷,北達襄鄧,東通漢沔,南連荊沙,到處是路。而到處是路的可能是什麼?!是四面都可能來敵軍。然而,若有一戰之雄心,這個地方,同樣是突破可離去並斷追兵的生機之地!

決戰在此,生則走巴夷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