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連劉表也……竟還預設以要交代重任引他來此。那麼……

他也是要自己必死無疑了?!

劉備額上微微出了些汗。

他還抱以疑惑,僥倖的以為是自己想多了,然而當他再次去尋劉表內室時,哪裡還有劉表的人在?!連侍女都不見了。

劉備這下是真的慌了神。

劉表在裝病危。也就是說,他才是一切背後的推手。他的確是什麼都沒做,可同樣的,他也是什麼都做了!

什麼都沒做,在於只是裝病而已,可是,他正因為裝成病危,才引誘的蔡瑁迫不及待的要動手鏟除荊州後患,真正的接手荊州。

而他還沉浸在劉表還是以前的劉表的思緒裡,以為他曾放棄廣陵來護荊州,有恩有情有義,於情於理,劉表都絕不會如此。

可他幾乎忘了,再老的老虎,也是老虎。縱然牙口老了,爪牙廢了,可不代表,他的心也廢了。哪一個老虎沒有虎心,同理,哪一個諸侯,又真正的弱過?!

劉表駐守荊州多少年,都未讓孫策近半步,無論何人來圖,他都守的死死的,他的確是沒什麼進取心,可是,諸侯,依舊還是諸侯,而諸侯能坐穩一方,不只只靠仁慈,還在於狠心啊,超出尋常的決斷啊。

若指責劉表背信棄義,這是真的,可是,身為一方諸侯,預設,甚至是推動此事,是一點毛病也沒有!

劉備絕非庸才,若是庸才,便只有心慌,而無理智,而劉備是那種便是心慌,那腦子也是飛快運轉的人。

此時腦子分析不停的便是,這代表了什麼?!

劉表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這代表了,他棄了劉備,甚至可能棄了劉琮,而選擇了徐州和劉琦。

所以,為前次檄文一事,劉備就把劉表給得罪狠了,以至於發覺二人的道路全然不同,所以劉表才在將老未死之前,放手一搏,為荊州剷除後患嗎?!

但他也是真冤枉。當時是徐州劉琦發檄,得罪死了袁紹,袁紹與劉表割裂,大怒。而劉表又發覺他與曹操有盟。腹背受敵之下,權衡利弊之下,終究還是屈服的選擇了徐州勢力?!

也許他知道死後,劉琮坐不穩荊州,不忍荊州分裂,也許,他更知道,只在徐州保下,才不至叫北方勢力來侵吞荊州,甚至包括他劉備。在劉表心裡,他劉備恐怕也不是能保住荊州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來搶徐州的人,引來禍的人!

劉備腦子轉的極快,一瞬之間,將這一切都想的清清楚楚!

目前可以確信的是,再尋劉表已經沒有意義了。

便是找到他,又能對峙嗎?!不過是裝相,彼此裝相而已。毫無意義。

而這時的劉表,恐怕是絕不會露頭與他對話,甚至是對峙的,因為他們彼此心裡都有怨恨和愧悔。這樣的東西,沒有人願意直面。

只有抉擇。

就像男人,無法去面對辜負了的髮妻。寧願不去再見,再想。猶如自欺欺人一樣。因為再見,對話只能顯得自己特別像個混蛋。而自己是無法面對自己成為這樣的自己的。所以寧願這人不存在。

逃避,就是這一種形式。

此時的劉表也一樣。

這般心理,都是相通的。

然而決定就是決定,決定就是這麼做出了。

劉備的思維也是利弊分明的,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目前他必須要做的事是要怎麼離開州牧府,並且離開荊州城。這是一個大難題,如果不能離開,一切皆休矣。必將喪生於城內或府內。

只要出了城,與軍師匯合上,必無咎也!

可是,怎麼出城,甚至是怎麼出府,是個大難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