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遇張楊仲達難為(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九州諸侯,哪一個是好鳥?!
眾人發出笑聲來,見司馬懿一直笑而不語,便笑問道:“軍師以為可援否?!”
司馬懿笑道:“援自是要援,馬騰之子馬超為徐州如此效力,若不相報,難免令人不齒。因此,自是要援。”
眾人聽了,便聽出來司馬懿是話中有話。
幕賓心中最為敏銳,他看司馬懿只說個開頭,便道:“若派援兵去,必經過河內,弘農等地,要借道。”
眾文臣恍然大悟,這不正是借道伐虢的典故嗎,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司馬軍師雖意在助馬騰,然而,也要借道收張楊。
“那便要寫信與張楊了,軍師本就是河內人氏,與之信,他必肯借道,歸附。”眾文臣皆紛紛道。
“問題不在這裡,”司馬懿道:“女公子出征之前,曾言張楊不能轄下,若他真心歸附主公,必被部下所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河內這等要地,只恐張太守麾下之人,俱都心歸曹操,女公子所憂,在理也。”幕賓道:“正因是要地,也是非要不可。”
“河內是必要納入麾下的。”司馬懿道。
眾人互相商議計策。
幕賓道:“軍師在河內時,可曾聽說張楊之事?!”
“張楊仁和,無威刑,因此不能馭下,”司馬懿道:“懿常聞其善,卻不曾聽其威。此人,可以信任。然而,終究不可倚重。”
司馬懿是什麼人?!他是誰?!他這種謹慎小心的人,一般是很少會說不好聽的話的。而一個特別特別謹慎的人,突然從嘴裡說出來這麼一句評價。眾人都是一凜。
這就代表是很嚴重的話,而且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了。
不愧是心腹,幕賓道:“軍師以為,河內要地,要換人守?!”
司馬懿瞥了他一眼,笑了下,這個話他哪裡敢說,便沒有直接回答,只道:“此事,女公子自有安排。懿只奉命行事,助張楊拿穩河內,坐穩此處。其餘諸事,不可譖越也……”
眾文臣知道他謹慎,聽了便想笑,說真的,雖然他們也服司馬懿,但這個軍師啊,是真的滴水不漏,半點錯也不出的。不攬事,不攬功。
但這個話吧,並不是說真的說了等於沒說,有些事兒的預警,他也是做了的。
至少他這句話,讓眾人明白,河內不能丟,但指望張楊真的能拿得住,還是少做夢。
也就是說,解決了這一次,張楊如果還在河內,這河內就不完全是徐州的,說屬於呂布的,那還太早。
但這個事後面怎麼辦,是調走張楊,或是在張楊身邊再放妥當人,或者,換防駐兵……司馬懿一概沒說。
這沒說的,也正是司馬懿想說的。
所以,這個事的重點,還是他們要操心,然後與女公子建議,為上解憂的意思。
眾人一想這內裡暗含的機鋒,也是好笑。司馬軍師真的算是求生欲很強了。
眾人便笑道:“不如先助張楊拿穩河內,餘下諸事,報知女公子,女公子必有安頓。只是女公子也在前線,事無鉅細,恐怕也不能事事管的過細,其中諸細事,包括用人,還是需要軍師諫言。”
在體制內混都是有潛規則,大家都不愧是老司機了,司馬懿看了他一眼,笑了一下,道:“自當如此,諸位與懿共同協力才是。集思廣益,方不遺漏細事,不至辜負女公子!”
眾文臣皆道:“是!”
當下便延請了呂布來商議。
呂布練完兵才進了軍師帳,見了馬騰的信,便道:“孟起於我徐州有恩有義,若不與援,天下怎說我呂布?!布再不至被人說忘恩負義之地。定要與援。”
“當是如此,現今馬超還在徐州為徐州盡力,主公當派以援軍前去助力馬騰,以報馬超之義也。”司馬懿道。
呂布見司馬懿不反對,心裡挺高興的,便興致沖沖的道:“嫻兒曾言最好能與馬騰約以結盟結義之事?!軍師以為,布去與馬騰會盟如何?!”
“不可!”司馬懿是真怕他突然又抽瘋,真的撇下大軍去西涼,便道:“主公休忘女公子叮囑過,與馬騰結盟雖是中事,然而到底要以冀州事為大務,如今冀州瞬息萬變,主公當在此守營,震住兗州,圖於冀州為要,切不可離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