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禍起蕭牆增內耗(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一路,他們光想都知道驚險,儘管暗影也一直盯著,儘管,也有援軍和支應,但是誰也不保會沒有意外。因為三人在這途中也是提心吊膽。
包括如夫人在內,所有人都是牽掛著高順大軍的進發與腳程的,不斷的派人去盯,不斷的增派人手,不斷的書信問策,來往,其中的事的勢,不知開了多少會,才順勢平叛,定了人心。
這其中的擔憂,不足以與外人道。
三人累,高順更累,此時此刻,他才鬆了半口氣,還有半口還在吊著呢,便是回了徐州,順利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
這個時候,光靠宋憲一個人,萬一有事,是壓不住的,得有他在。
所以高順不用人說,便清楚的知道,短時間內,他的職責只是穩看徐州,而不是出征。
他不敢大意,高順為將生涯中,也的確是從來沒有大意過。
回來的路途中的小心,高順雖不說,三人卻全都明白,為什麼會走的這麼慢的回來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壽春離徐州並不遠,卻走了這麼久,就是因為這個。
陷陣營是先鋒軍的素養,他們極擅急行兵,可是,這種情況下,行軍如此之慢,是有理由的。
因為人心不穩,便不能急著進徐州,否則就是將不穩定因素全帶進了徐州,再徐州出事的影響,遠比在路上要大。
因此,他等著人心發酵和積累,在路上解決掉了。
而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對高順,對陳宮,對賈詡,對陳珪,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凌遲。
這心中的感受,都是略有慼慼焉的。
高順向來不是訴苦的性子,但這其中不緊不慢,盯著軍中影響的小心,不用說,他們全都明白。
而此時,四人,卻是相顧一笑。對此便不再多言。一切早在不言中了。也更因為彼此共擔了風險和共同經歷的心歷路程,反而將隔閡,與以往的不睦都消磨了,現在倒有幾分默契來。
人與人的事,真是奇妙呢。
賈詡便道:“只是不知路上這事,到底是出於何人之手了。詡原以為,此事最多是有人叛去,離營而已。但是,他們真的下了決心要殺袁耀,這何止是叛出這麼簡單?!這是想要另奔前程,還要斷徐州後路,絕袁氏之患。是一箭三雕的計謀。”
陳珪瞅了他一眼,覺得這人,明明有猜想卻偏不說到底是誰。
便道:“可惜叛軍要殺,不能審。若是能審,倒是有機會問出來……”
高順點頭,只是那時候,是必要殺了見血,迅速定人心的,就不能延遲審議,然後再弄的人心惶惶。軍中之事,一定要快。因此,也是頗為遺憾。
“要問,哪能問得出來?”陳宮道:“這樣的事,必是無影無蹤,便是順藤摸瓜的審,也未必能問得出來,然而,便是料,也是能料得到的,只是未曾想過,是一個意料之外的人。若是元直知之,不知心中如何感想……”
說罷又道:“文和以為,還能困住此人幾時?!”
賈詡沒有正面回答,道:“上次派兵圍之,他便如此反擊,此人之計的確過人,若是成功,才是真的斷了徐州的所有上升之路。下手之快狠準,與女公子有的一拼。”
陳珪捻著鬍鬚點頭,卻不說話。
高順向來都是聽者多,言者少的性子,因此,也只是細細聽著,並不肯輕易發表意見,或是表達私怨與不滿。武將的本分,高順體現的最為嚴格,他這個人,極為自律,不止是工作上的自律,還有言行如一的自律,不越矩越線的自律,便是當此之世,也難有幾個人能做到。
陳宮笑道:“可見,困住此人的人,卻未必控制得住他的手腕,他這反擊就是想告訴吾等,越困,也越困住徐州。偏也篤定咱們不會殺他,因此肆無忌憚,這般的下手,何其辣也!此人若放出,將來,必為大敵。後患無窮啊。”
賈詡笑道:“詡倒並不這麼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