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我爹是呂布393(第1/3頁)
章節報錯
如果連劉表都不得不盟,他們還能興起什麼風浪。大勢之下,要麼從,要麼逃。而叛亂,怕是難成事了。
閻象跟在袁耀身後,向起了身的劉琦致謝。
劉琦對袁耀道:“袁公子勿太悲憂,若長者在,必也不想袁公子太過傷心,若傷身,反而不孝了。”
袁耀還禮致謝道:“多謝劉公子祭拜家父,耀定聽從。不敢不孝。”
劉琦還禮,當下兩方也未多說什麼,劉琦便告辭出城去了。
劉琦一走,眾人面面相覷,臉色是慘淡的。
以閻象為首,閉了眼睛,道:“大勢已去矣。”
袁耀沒他們的心思,一心的只是守靈。
棺槨還在,若是順時,便是停靈幾個月再下葬,都是可以的,只是如今卻不能這麼做。因此也得停靈七天滿了,才擇吉時下葬。棺槨所用是松木製成。棺槨的木材,是有講究的,天子柏,諸侯松,大夫柏,士雜木。
松木具有天然的香氣。靈位也都用松木刻下了牌位,上書:先考袁術字公路之靈位。
雖並未書其官位,然而,一切喪儀,皆按王侯之禮而行。
因此,鐘鼓每天都是要定時鳴響,以示哀聲的。
劉琦的到來,未動搖袁耀的心神,卻是擊潰了閻象,劉勳,張勳,李豐等人的心思。
哭靈到側院休息時,閻象對眾人道:“呂氏已不可違。順天從時吧。”
連袁公路死前都無奈了,袁耀更是沒有多少大志。如今呂布強橫,他們便是不滿意,又能怎麼樣呢?!
眾將雖不服,此時也不得不識時了。
徐庶對高順道:“待袁術下葬完畢,需立即送袁耀等全部徐州。此番還勞高將軍送了。主公得留在壽春城。”
高順點首應下。
徐庶道:“自廣陵,到江夏,再到廬江,再至淮水,漢水,以至於荊州,最後是襄陽。這一帶,盡是戰火,主公若不在此,庶心下難安!”
高順也知道現在的局勢看著雖對呂氏有利,然而一旦有變,若壽春無人在,只恐難以應變,便道:“還勞元直多看護好主公,主公易怒,若有心人激之,只恐會變故,還請多加用心。壽春餘下諸事,全勞元直安撫諸城鎮與百姓,還請多勞苦了。”
“高將軍言重了,此是庶份內之事。”徐庶道:“一路還請小心。”
只希望袁氏眾人中,看到劉琦,會有所顧忌,識時務,不再作亂吧。若不然,還是會有大亂子。
七天停靈過後,呂袁二軍葬袁術,修的陵寢是二軍合力挖的,挑的吉時入土安葬,舉城皆白旗哀哭。
袁術厚葬畢,將楊弘的陵寢也與袁術的葬在一處,修的是副陵脈上側陵之中。也算全了生前君臣之義!
號哭過後,袁耀便要收拾行裝,備馬車,準備要離開壽春城了。
楊弘的家眷尚在,他都是親自去安排好的。
袁氏一族中婦孺一想到要離開一直在的壽春而去徐州安頓,前途未卜,未免心情黯淡。袁耀見了,除了稍作安撫,也無可奈何。
此時此刻,除了袁術生前的心腹謀臣和大將,底下的一些部將,其實並不心服。
並不甘願去徐州的。
因為呂軍催的緊,他們只能按捺住,也都一一收拾了,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