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良不是傻子,不是不知道這許汜不安好心的想要爭取自己,妄想自己,所以才沒有嚴防死守著自己。

“子柔恐是不知,不出三日,孫策必然來信出兵。”許汜道:“屆時還需子柔勸一勸劉景升,務必給江東這個臺階下,將前仇暫放一旁!”

蒯良吃了一驚,驚疑的看著許汜,想必他得了江東的信了。

何其篤定也!

然而一對比,蒯良心裡就不舒服了,劉表遠不如孫策決斷!

一直在等,現下還要等袁紹的信,等張繡的信,等這等那,生生的錯了時機又時機……

一時之間,竟是鬱悶心灰極了。

人的氣場是瞞不住人的,蒯良原本守著劉景升還算佛系,可是曹呂之戰,牽一髮動全身,如今孫策都在使力,他自然也開始焦慮起來。

不是佛系之人,以往麻痺自己佛系,是痛苦的。可是看到了別人的上進,他更痛苦。

痛苦的又何止是蒯良一人,此時的穰城,賈詡也是痛苦的。

張繡與劉表合兵,現居穰城,他在曹操手上敗過一次以後,便一直蝸居於此,雖然劉表收容了他,便也不可能讓他佔據大縣大郡,他的處境其實與劉備的處境是類似的。然而張繡卻遠不如劉備能沉得住氣,再加上現在的實力的確比劉備強上幾分,便想趁機還要再去打曹操,趁他不在,直接去打許都。

賈詡自然不同意,與他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張繡也不算多聽話的明主。

而賈詡更知道劉表不成事,如今居於穰城,在此地,強敵環伺之下,是出不了頭的,因此便勸張繡不如歸順許都。趁現在曹操需用兵,去投奔曹操,助他一臂,自然更有不同的局面。

可是張繡不聽,張繡也有自己的主張,他告訴賈詡,道:“別說曹操剛敗於呂布之手,便是他勝了,我也不會降於曹操,英雄豈能屈於人下?!而況劉表來信,欲與繡伐袁術,穰城終究狹小難以伸展,趁此機,奪淮南,何其易也!”

賈詡聽的是目瞪口呆,半晌都反駁不了,悶悶不樂。

若是再說下去,只怕張繡要疑心他暗中投了曹操了。

淮南能那麼好要麼?!

那劉表自己都猶豫著不敢主張出兵,更何況是張繡了。

張繡的確有志,又有野心,實力自然也是有的,可是,他在這塊地界,已經不可能再出頭了……各方勢力角逐,還不如去投奔曹操。

賈詡的想法,其實與呂嫻的想法是類似的,呂嫻不得不走爭霸之路,是因為呂布是呂布,倘若呂布只是一方小諸侯,呂嫻哪會讓呂布走這條不可能出頭的路?!早晚也是招個安,投奔個好前程,曹操有天子在手,他是最佳的選擇。

此時賈詡也是這般想的,諸侯混亂之中,張繡其實到頭了,再掙扎,也不可能掙扎出多大的一片天地來,還不如投了曹操,得個封疆大吏,過了明路,也是好生自在。

可是,張繡聽不進去。

回到府上,難免悶悶,只是不好叫人看出臉色不好來,便斥退了侍人,獨自進了書房。

書房桌案之上,卻有一封信。

賈詡吃了一驚,臉上狐疑不定,開了書房門卻沒看到人進來過。

一時之間做了心理準備,將信給拆開了。

猜了很多人,卻是萬萬料不到是徐州來的信。

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