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附近,這個時間段的最能體現本地生活特色的農活有哪些?”

“……這個還真沒。”封並不覺得本地有什麼特殊的農活。

“我看你們將魚排有方下去了……養魚方面的素材就不會少了吧。”

“我還讓人打了些蜂箱。你家那些蜜蜂能分箱了不?”

“分是能分了。到時候給一箱讓他們養吧。”

“那兩艘小船,我們能用嗎?”

“隨便用。”

“這一季,我們應該會增加與村裡鄉親接觸的素材。到時候還麻煩你多關照一下。”

“村裡鄉親會配合的。”現在村裡誰不知道名氣大是好事。誰還會抗拒節目組。

吳鵬也沒坐多久就又去找其他人談工作去了。封也去了宅子外頭。楊琨他們吃過晚飯後又過來趕工了。

看著已經被移出大棚之外的酒缸數量不少……看來速度不慢。如果能維持這個速度,封覺得最多四天,這些酒就能全部過濾出來。

又進大棚裡看了一會。交代了楊琨幾句,讓九點半就下班了:“這活也不算太急,別加班太久。”交代完了,就又騎著摩托車出門了。

該提前做準備的,就必須提前準備好。尤其是想得到那些季節性很強的東西。

比如野蘑菇。現在這個氣溫,春季發生的蘑菇,用不了幾天就該冒出來了。

封也不太確定具體的時間。不過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更應該提前做準備。

去村裡,封找的也就是楊村長了。楊村長聽說他要收蘑菇:“這個沒問題。忙完春忙了,上山採蘑菇倒不是什麼問題。不過你要什麼菇,給什麼價?”封想了想,說:“我明天給你送一份清單來。”他頓了頓又說。

“還要麻煩楊叔你跟其他村子的村長也說說。只要是我列出來的清單上的野蘑菇,多少我都收。”

“這是好事,明天你將清單送來。我也好跟他們說。”

“行了。”穆嬸看他倆說完事了,就開口問封:“封,你那的臘味,賣不?”封笑說:“穆嬸是打算快餐?”

“是有這個想法。我之前在外邊的餐館廚房做過。學過做煲仔飯。”臘味煲仔飯,是一種非常勾人的的快餐。”

“別人我還要考慮考慮。不過既然是穆嬸你開啟口了,我給你:“那感情好。”封問她:“包子店不做了?”

“做啊,怎麼不做?”提起生意,穆嬸笑顏逐開。

“你難道不知道,我這些天,都拿了不少那包子回來麼?”

“這麼說生意很好咯?”

“可不是好呢。”穆嬸笑呵呵說。楊村長看了老伴一眼:“她啊,天天嘮叨著能賣出幾百屜。生意比之前還好得多。這不正就是看著賣包子的人多了,想再多做幾樣吃食?”穆嬸白了他一眼,只對封說:“之前搞那個美食節,可真是搞對了。那些老爺孃們都說這次多虧你了。”說起外邊賣小吃的火爆,封也想起了剛才注意到的情況。

就趕緊對楊村長說:“楊叔,衛生必須是要弄乾淨的。可這才多少天,村口的空地,甚至是馬路,都是油膩膩的油。那都是那邊的生意弄的。”人走過都要特別小心,如果有點水,人走上面能玩劈叉。

楊村長若有所思:“封你的意思是請專門的環衛工人?”封正是這個意思:“村容村貌很重要。而且滿地油汙,看著地上不乾淨,就會讓人絕對我們額吃食也不衛生。而且不安全。不為遊客想,也要為我們村裡大的老人家想想。

“而且,我們靠著吃的將人引來了。如果遊客覺得吃的東西不衛生。這生意用不了幾天就得黃掉……

“……隨便找兩個手腳還靈便的……最好用到高壓噴槍成功洗。定期用無毒無害去去汙劑清洗地上的油汙。”

“這個好辦,就是請人幹活的錢哪裡來?”楊村長覺封說的很有道理。只是他有心殺敵……不對,應該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要不找縣裡申請?”封也覺得應該多少少申請一些,不過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就讓那些來擺攤的交衛生管理費。”穆嬸卻不怎麼看好:“我們村的,應該會願意交,可其它村子的就難說了。”楊村長冷笑說:“他們不樂意交,就別來我們的低頭賣東西。”又封說。

“衛生管理費,不是誰都能收的。”封也知道,那是某些部門才能收的:“應該可以申請吧。可以按天收,先象徵收一點,能維持環衛工人的工資就行。”又說。

“環衛工人一天可能只需要工作三四個小時,工資也不用太高的。”穆嬸提了個建議:“我覺得,如果只讓我們村的人拿這個錢,他們心裡會有什麼嘀咕的。請掃地的,最好還是其它村子的也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