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人物(第2/2頁)
章節報錯
少女素手如玉,端起手中青藍色的邛瓷茶杯,啟朱唇,小酌一口,說道:“青城道茶茶形青秀如劍,湯色淡碧,茶味清香撲鼻,聞之神清氣爽,飲之翩翩氣活,不愧為天下名茶。”
錦衣男子在下首附和說道:“不錯,家師亦對此茶讚不絕口。”
丹陽道長道:“東漢時,道家祖師張道陵用野茶樹葉煎水飲服,以提神增味,從此使青城道茶登堂入室。後來道家遵循老子天人合一之思想與道法自然的內涵,再以採摘烘培之法,演變出這道家特色的青城道茶,成為今日青城道家養生珍品。兩位貴客回京之時,我叫人挑兩斤送與兩位。”
丹陽道長見張青峰立於堂下,向他呼喚道:“峰兒,來見過兩位京都貴客。”
張青峰快步上前,接著丹陽道長的話說道:“此茶從採茶到製作都很講究。茶葉採摘自青城丈人峰,那裡陽光充沛,聚天地之靈氣,所產之茶皆為上品。”
他提起茶壺為座中三人斟滿茶水,繼續道:“採茶時每片茶葉都要留嫩莖,以保持陰陽調和;炒制時更是葉葉帶杆,不能缺失。製作完成後要用考究的茶具盛裝,沖茶時再配上一塵不染的山間泉水,是以飲之清香透體。”
丹陽道長對張青峰介紹道:“峰兒,這兩位是來自汴京的趙圓珠小姐與皇城使張如晦大人。” 張青峰施禮道:“張青峰見過趙小姐與張大人。”
那少女向張青峰燦爛一笑:“沒想到張公子不但武藝出眾,而且還風雅非常,對茶道還頗有見解。”
那張大人一張醬紫色臉膛,一改昨日的威嚴之勢,向丹陽道長笑道:“昨日有幸得遇張公子,攀談之下發現張公子武功見識皆非比尋常,真是一位難得的少年英雄。家師常言青城派人才濟濟,看來所言不虛。”
丹陽道長道:“張大人謬讚,貴派神霄派才是臥虎藏龍,道法高絕之大派。”轉頭對張青峰道:“這次你素雲師伯得以封賞最高道階,又得賜予皇家金方符、上清大洞券簡詞十二卷軸和宗壇玉圭一笏,全賴趙小姐與張大人眷顧。”
丹陽道長喝了一口茶,又道:“趙小姐與張大人將在青城遊玩幾日,你就陪同好好遊玩他們一番。張大人師尊當年在蜀中與我頗有交情,是多年的老友,你和他不必過於拘束,要好好接待。”
張青峰聽得“神霄派”三字,心中一震,暗想道:“太師父所言林掌門,莫非就是那權傾朝野的林靈素。民間對林靈素譭譽參半,有人說他是一位正直的修道者,有人說他是一位擅於妖言魅惑徽宗的妖道,太師父怎麼會和他交好?”
原來,宋徽宗近年對人世間的享樂逐漸生厭,於是幻想得道成仙。1105年, 宋徽宗賜信州龍虎山道士張繼元法號“虛靖先生”,以後又相繼寵通道士王老志、王仔昔,封王老志為“洞徽先生”,封王仔昔為“妙通先生”,後又特別信任林靈素。
林靈素善於揣測人意,習得妖幻之術,又敢於吹噓,得到左道錄徐知常的重視。徐知常將林他推薦給了徽宗。
晉見徽宗時,林靈素道:“天上共有九霄,最高為神霄。陛下為管理神霄的神霄玉清王下凡,來到人世間治理天下。陛下週圍之人是神霄玉清宮的天仙下凡而來,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黼是文華吏,盛章、王革是園苑皇華吏,劉貴妃是九華玉真安妃。”
徽宗深以為然,當即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封林靈素為通真達靈先生,在皇宮旁為他修建了上清宣簫宮。
之後,徽宗常聽林靈素講經佈道,並制道學,據科舉制開考,道士們可任郎、大夫等十階道職,成為道官。同時,徽宗還下令各地建神霄萬壽宮,發給道觀田地千頃,發給道士俸祿。
從此。林靈素和徒弟們憑藉徽宗信任,在京城內畫符唸咒,呼風喚雨。
趙小姐見張青峰靜立思索,笑道:“莫非張公子不願為我等引路?”張青峰躬身道:“失禮,願為兩位京都貴客效勞。”
丹陽道長笑道:“青峰,你也坐下陪兩位貴客飲茶聊天。兩位貴客都是林掌門門徒,我自少年時便與林掌門為摯友,都不是外人。說起來,我認識林掌門還是因為一個震古爍今的大人物,那實在是一段奇妙的時光。”
趙小姐好奇道:“道長是怎麼和家師認識的?這個大人物是誰?”三人一起望向丹陽道長,充滿了好奇。丹陽道長道:“此人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曾是我北宋當之無愧計程車林領袖,你們猜一猜他是誰?”
趙小姐道:“我大宋朝文人才子輩出,士林領袖也有好幾位,道長說的是哪一位?”張如晦忽道:“想來道長說的是東坡先生了!” 丹陽道長讚道:“張大人說得沒錯,你是如何猜出來的?”
張如晦笑道:“我曾聽家師說,他少年時代做過東坡先生的書僮,而東坡先生與道長同為蜀人,故我推斷道長所言之人為東坡先生。”
趙小姐吃驚道:“師父做過東坡先生的書僮,我怎麼不知道。道長怎麼和他們兩人結交的,快講這段奇聞軼事來聽聽。”張青峰心中亦是急於聽聞。
丹陽道長面色之上露出一片神往之色,道:“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三十五年前年冬日的一個夜晚,天氣很寒冷。那晚,我修完道課就躲進了被窩睡覺,不料被師父不由分說地將我叫起來連夜趕往眉州。”
趙小姐道:“你們是要去蘇家?”丹陽道長點點頭道:“不錯,我們是連夜趕往東坡先生眉州紗縠行的老宅。當我們趕到時,已有好幾位連夜趕來的東坡先生的摯友在場,有的是和尚、有的是道士、有的是書生、有的是畫者……而林掌門當時就是東坡先生身邊的書童。”
趙小姐吃驚道:“聽說東坡先生無所不通,無所不精,他學識真有那麼好嗎?你覺得他是怎麼樣一個人?”
丹陽道長讚歎道:“他們一群人無所不談,談到高興處,還揮毫潑墨。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像東坡先生這樣的傑出人物,不但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而且口若懸河,辯才了得。”
丹陽道長喝了口茶,又道:“我和師父在東坡先生家中住了三天時間,看到他有時和道士談道,有時和和尚論佛,有時和畫者作畫、有時和詩人對詩……令我更為吃驚的是他還精通廚藝茶道,甚至有一餐還親自下廚給我們做了十幾道菜,每道菜都閃著光澤,飄著異香,讓人回味無窮!”
旁邊三人皆出神地聽著丹陽道長講述,悠然神往當日的歡洽聚會。
張青峰半晌道:“掌門,東坡先生的書法聞名天下,你可曾親眼見他揮毫潑墨?”
丹陽道長笑道:“那是自然見過,可惜我不諳書道,不識得其中絕妙處。我記得那時石室先生畫了一幅翠竹圖請東坡先生為之題詩,眾人紛紛讚歎,都說那是詩書畫三絕之作!”
趙小姐道:“家師那時有何言行?道長可否講來聽聽?”
丹陽道長讚歎道:“林掌門那時不過十二三歲,大多時候都靜立在東坡先生身邊倒茶添水,眼中目光閃動,一副思索之狀。當時諸人唯我與林掌門走得近些,故我們常常言談幾句。”
說完,丹陽道長思索了片刻,笑道:“有次東坡先生喝醉了,轉頭問林掌門道:‘你有何志向?’林掌門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志也。’大家聽了,都暗中驚歎,都言此子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