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終託玉佩道魂沒(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乾雲見他到來,微笑道:“你坐下聽我先給你講講元炁。張道陵祖師發現,人生下來有後天之元炁二十銖,以後每隔三十二個月則長元炁六十銖,至十六歲則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但人自十六歲以後,元炁便日漸衰減,到了六十四歲,則消耗殆盡,復還純陰的坤卦。”
張青峰奇道:“這銖是何意?”
張乾雲道:“銖為計量之數,二十四銖等於一兩,三百八十四銖就是一斤。元炁滿了一斤就意味著圓滿了,用乾卦表示。偷天續命金丹大法就是要將散佈在天地之間的元炁以道家呼吸術招攝回體內,煉化為人體後天元炁,將虧損的陰陽之氣填補增強,最終煉得混元嬰奼體,與道合真,逆轉乾坤,達到長生。青峰,你看此丹訣,可知修煉此法,首要要做什麼?”
張青峰仔細將丹訣又讀了幾遍,言道:“似乎是說首先要找到天地至純的陰陽之氣的所在之處。師父,不知道徒兒說得對不對?”
張乾雲點了點頭道:“那然後呢?”張青峰奇道:“接下去是說要知道如何吐納煉化天地至純的陰陽之氣。聽師父所講口訣,似是要透過人體七大命竅來吸收煉化至純的陰陽之氣。”
張乾雲點了點頭道:“不錯,道教高手發現人體膻中、天目、泥丸、夾脊、命門、丹田、海底等七個關鍵穴位是聚集人體元氣的重要穴位。其間夾脊一竅又是關鍵之關鍵,
它在經絡學中名為心俞,在第七胸椎兩側一寸半處,是心氣出入的門戶。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夾脊一穴,與五臟六腑相關,可見夾脊一穴非同凡響。”
說罷右手中指伸至張青峰夾脊竅,道:“你將我傳你的運氣之法將氣勁集在此處發功試試。”
張青峰依言運氣發功,只覺勁力頓時散佈全身上下左右,形成一張氣網護住全身。
張乾雲道:“感覺如何?”張乾雲又道:“那你以上丹田和下丹田發氣試試,比較一番三者的感覺。”
當下,張青峰以父母傳授的內功心法在上丹田和下丹田處引氣發勁,幾番之後,驚奇道:“我以夾脊一竅為中心,可瞬間將氣勁散佈全身。而以上丹田發氣,只能氣布上身,以下丹田發氣,只能氣佈下身,可見夾脊一竅最是神妙。”
張乾雲道:“夾脊穴上通天谷,下達尾閭,中通心腎,召攝靈陽,為救護命寶,為師時日不多,就先給你講如何修煉此穴。你先雙目微閉,內視內觀背部第七胸椎兩側的夾脊雙關點,以內氣將其開啟。玄關洞開之際,自然真氣從此穴進入體內,補潤肉身,而後再將取餘幾竅開啟貫通,就可源源不斷取得充沛的天地之氣。”
隨後。張乾雲將打通人體七大命竅的口訣精要一一講解給張青峰聽。張青峰自幼得父母督導苦練青城派、峨眉派呼吸吐納之術和拳術,武學基礎紮實,當下領悟了小半,那精妙高深處,只得先默默記在心上。
張乾雲看他年幼,知道不能講得太多,道:“你還年幼,高深處就日後自己領會。為師還有一事問你,你已知這天地間的至純陰陽之氣如何採煉,但你知如何找尋這些氣流不?”
張青峰一時語塞,想了好大一會兒,道:“徒兒只知是青城派、峨眉派呼吸吐納之術,是不是找尋山間幽靜處打坐開竅就好?。”張乾雲笑道:“小兒之言,可笑之至。你可知,口訣易得,秘法難修。幾百年來,也有邪魔外道偶得我觀口訣部分,但他們始終無法尋得練氣精髓,主要就是沒有尋得天地靈氣的法門。為師今日就用殘餘真氣助你一臂之力,開你尋找天地真氣的法眼。若要你自己修煉此秘法,恐怕要數年方成。”
張青峰急忙搖頭道:“師父重傷,恕小徒不能遵循師父之言。”起身就要走開。張乾雲在他胸口一點,將他點住,喝道:“師父幫你開啟天目竅,以觀天地靈氣。”
天目穴位於兩眉連線中點之眉心又稱天眼或千里眼。
張乾雲右掌緩緩推出,輕輕拍在張青峰眉心的天眼穴上,將真氣灌注入內,大喝道:“閉目,臆想目前虛懸油燈一盞。”張青峰只得閉目,只覺一股熱氣自天眼穴上滾滾而入,直衝下丹田而去。過了半刻鐘,他只覺前額處發熱發脹得厲害,眼前譁一聲點燃了一盞油燈。
油燈火焰熊熊,光芒四射,將他體內照得一片光明。
又過得一刻鐘,張乾雲收回右掌,解了張青峰穴位。張青峰見他胸前衣衫溼透,身軀接連晃動,急忙上前將他扶住。張乾雲微笑道:“峰兒,你先以普通開眼方式看看這山頂之氣如何?”
張青峰轉頭望去,只見山頂四周之物皆清晰映入眼簾,不遠處樹木和石塊之上的細微紋路皆看得一清二楚,但張乾雲口中所謂的氣卻未曾看到。
張乾雲又將開啟天目穴的方法告訴了張青峰一遍,道:“你開啟天目穴再看看呢?”
張青峰依言依法而行,只見山頂四周有絲絲縷縷黑色之氣縈繞,不由驚道:“師父,我見四周黑氣盤旋。”
張乾雲見他驚惶異常,笑道:“不錯。白髮血巫在這山頂盤恆修煉邪術,早已將這四周靈氣汙穢。如果你是尋常武人,以尋常呼吸吐納之術在此煉氣,後果會如何?”
張青峰道:“吸收了此處汙穢之氣,非但不能壯大內丹,反而會使內丹受損。”當下跪下,給道人磕了幾個響頭,道:“師父傳授秘法之恩,峰兒感激萬分,日後定要報答師父再造之恩。”
張乾雲笑道:“好孩子,起來吧。日後你若有大成,只記得行俠仗義,保國為民就好。當日張道陵祖師在青城山腰峭壁間,以偷天續命金丹大法修煉佈道,最終內丹大成,後因修煉之地名混元頂,祖師便把所煉之功稱作混元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