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增加登山梯 給遊客一點小小的震撼。……(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62章 增加登山梯 給遊客一點小小的震撼。……
盆栽愛好者, 尤其是家裡還種著田的遊客多次在官方賬號底下留言,無比希望雞籠嶺森林公園的盆栽種子能量産。
但路引想也知道不可能,山靈們的能力有限, 真去栽培那些能種上幾十畝、上百畝的種子,非得把它們累死不可。
路引希望遊客們能把目光聚焦在雞籠嶺, 因此不管是特産的山貨、自養的禽畜,還是盆栽, 都僅在雞籠嶺內供應。
這導致每天都有遊客到遊客中心問:“有盆栽了嗎?”
初次來的遊客見別人問得多了, 也不免感到好奇:“這裡還賣盆栽嗎?”
對盆栽求而不得的遊客們齊刷刷地回應:“不,這裡不賣盆栽!”
笑話, 讓別人知道這裡的盆栽十分稀罕, 來跟他們搶盆栽的人豈不是更多了!
遊客:“……”
他們越是這樣,初次來遊玩的遊客對盆栽就越是好奇, 有些玩小紅薯的人很快就在上面刷到了別人發的盆栽圖片, 底下的文案和tag就提到了雞籠嶺。
再看那些評論。
好家夥, 幾十條評論裡有四成是交流栽培心得的, 三成是羨慕博主買了這麼多盆的, 兩成是亂入的, 還有零星幾條是質疑雞籠嶺買推廣的。
大抵是有人從遊客對這些周邊産品的態度中窺見了商機,森林公園外, 擺賣盜版公仔、盆栽、空氣的小販多了很多。
只是有不少精明的遊客清楚這些盆栽肯定不是出自雞籠嶺, 就少花了一份冤枉錢,至於袋裝空氣, 就更少人會去當這個冤大頭了。
只有雞籠嶺出售的空氣比較特別, 外面賣的這些空氣在雞籠嶺也能呼吸到,花這個錢還不如直接捐給雞籠嶺,讓他們用作環保基金。
隨著森林公園火出圈, 裡面不少東西都成了熱銷貨,而緊跟熱點的攤販也越來越多,只有做飲食和手工藝品的那一批小販依舊不改初心。
鄭信冉就一直守著他的快餐攤子,由於飯菜幹淨又是當天做的,遊客吃完不會鬧肚子,久而久之,口碑就有了。他還開發了送外賣的業務,很多在生態餐廳排不上隊的遊客一個電話,外賣就能送到門口。
雖說生意做大後需要多僱兩個人幫忙,人工成本增加了,可同樣的,營業額也倍增。
剛開始那會兒他每個月只能盈利一兩萬,現在打底有三萬了,越到節假日,掙的越多。
和忙碌的他相比,他母親林友燕的工作倒是輕松簡單。
雖然中藥植物園的草藥擴種了,還開放了一些區域給遊客參觀打卡,但她的工作基本沒有變化,只有需要採收金銀花的時候需要加班。
今年採收金銀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但林友燕接到路引的通知說巴戟天可以開挖了。
一般情況下巴戟天要長成至少需要兩年,可金銀花才種下三個多月就能採收,巴戟天已經長了半年,或許也可以採收了呢?
林友燕總覺得在雞籠嶺,根本不需要常識這種東西。
她跟值班的植物園同事一塊兒挖長在地裡的巴戟天的根,沒挖太深,就看到一節拇指粗,像老樹的虯枝似盤結彎曲的巴戟天根莖。
林友燕生怕不小心挖斷了,小心翼翼地繼續往下刨土,等這根巴戟天根莖完全從土裡露出來,她才驚訝地發現這根巴戟天根莖居然有她小臂那麼長。
嚯,這不得大半斤重?!
每一根都有這麼重,畝産肯定能超過2000公斤。
加工過炮製成中藥的巴戟天現在的收購價是六十元一斤,一畝藥田大概能産出1800公斤左右的巴戟天根莖,但抽芯曬幹加工過後的中藥巴戟天只有30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