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臨時擺攤點 八天長假終於到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辛又嘉出來打圓場:“好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你們的作業,都自個完成去吧!”
其實這些學生的想法與實際情況相差不遠。
正是張慶蘭的事上了新聞後,有更多人把目光放到了殘疾人群體上面,而殘疾人也受到雞籠嶺森林公園的工作氛圍的影響,哪怕不能來這裡找工作,也能做點手工飾品在外頭擺攤,養活自己。
促進這件事落成的是人社局,因提出這個計劃的是胡澄的丈夫李懷,所以他也是作為了這個扶持計劃的負責人,跟城管部門爭取下來了幾個臨時攤位。
至於這些殘疾人所做的手工飾品,有一部分是他們自己上網學的,還有一些諸如竹編和草編的工藝品則是路引讓樹靈出個教程發給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學校將來的培養科目之一。
樹靈編的草鞋十分受歡迎,它不僅不磨腳,還非常舒適,合適在森林公園內遊玩久了腿腳痠痛的遊客。
不過經樹靈之手編出來的草鞋價格不菲一雙三百多),很少有遊客捨得在園區內買,因此殘疾人所編織的草鞋就成了平替。
至於那些來旅遊的殘疾人遊客,其實跟雞籠嶺森林公園的種種“傳說”有關。
“傳說”的源頭之一就是李豔。
她的兒子陳傑有智力方面的障礙,原本是中度弱智,可他在雞籠嶺上班了近半年後,她發現他的情況竟然大有改善。
再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非常他的情況雖然還不至於恢複到輕度弱智,但比同樣為中度弱智的殘疾人要好很多,可以嘗試放開手腳,讓他自主生活。
老李頭和李豔夫妻雖然還是有些擔憂他,但還是咬咬牙,按照醫生的說法,讓他自己去上下班。
第一天,李豔夫妻開著小電驢不遠不近地跟在陳傑後面。
陳傑中途被路邊的鳥給吸引了注意力,但才一兩分鐘,他就立刻想起了自己要做什麼,又走到路邊攔下了一輛攬客的摩托車,跟司機談好了價格,順利地到了森林公園。
李豔夫妻當場就落了淚,專門打電話給遠在學院勤工儉學的陳慈,末了又在家族群、姐妹群宣佈這則喜訊。
在她的宣傳以及一群中老年人的親身體驗下,雞籠嶺森林公園能改善智商缺陷、治癒身體疾病的傳言就代替了各種保健産品在中老年人心中的地位,在各大小區、群聊中傳開了,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殘疾人來這裡遊玩。
路引:“……”
她發現雞籠嶺森林公園的旅遊開發方向似乎在無形中被遊客們給定下來了——休閑健身、康體養心結合的康養度假方向。
——
在森林公園緊鑼密鼓的安排下,中秋加國慶的八天長假終於到來。
小長假的第一天,陳慈早早地便出了門。
當她踏出家門,又緩緩地關上那扇鐵門而沒有任何阻攔時,她的心頭倏然間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
曾經無數個假日裡,只要她回到家裡來,必然會被父母要求帶上她哥,又或者讓她在家看著她哥。整個假日裡,至少有一半時間不是屬於她自己的,因此她整個少年時期,朋友都少得可憐——沒有人願意跟一個老是帶著哥哥的女孩玩。
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即便是她,明明感覺很累,很不樂意,內心深處卻總被道德束縛著,彷彿她撇下她哥做自己的事去就是一種罪惡。
這麼多年來,她也漸漸習慣,可她也會心累,也會麻木。
直到這次,她父母說她哥的情況有所改善,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工作,也能獨立生活,她可以不用再管她哥,可以在假日裡獨自出門……
等她真正出了門,沒有任何人喊她回頭,她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
這時,陳慈的手機響了,她接通了電話,語調輕松地說:“江學姐,我出門了,嗯,那我們雞籠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