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溫泉眼 景區道路規劃和溫泉谷初探。……(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6章 溫泉眼 景區道路規劃和溫泉谷初探。……
中介很快就聯絡了路引, 說她那套房賣出去了,賣了562萬。那套房剛好滿5年,又是唯一住房城中村的房子不佔用名額), 不僅免個稅,還免了營業稅, 只需交契稅和手續費,另給中介2的傭金, 最後到手約544萬。
雖然錢還未到賬, 但路引已經著手去申請修建園內景區道路和生態餐廳,等手續辦下來, 賣房款就該到賬了。
關於園內的景區道路, 姨婆在世時曾經規劃過,有環雞籠嶺的“環公園線”, 也有連線平雲山和霧甘頂的“騎行線”, 但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當時規劃的路寬度只有3米左右, 以現在的發展目光來看肯定是不夠寬的, 按如今的景區配套設施水平, “環公園線”路面加上綠化帶和人行道少說得10米寬, “騎行線”與步道也得5米寬。
“環公園線”預計20公裡。原規劃圖裡不需要修這麼長,只是丹竹水庫修建起來後, 周圍的環境都發生了變化, 雞籠嶺這邊也只好跟著做一些調整,把路修到了水庫的邊上。
不過, 這其實也有路引的一點小心機在——丹竹水庫本不屬於雞籠嶺, 但二者捱得很近,如果沿著水庫修路,遊客在那邊經過, 還能一覽水庫的風景,等於森林t公園的景點又增加了一處。
至於“騎行線”,它從平面圖上看並不長,實際上它是有坡度的,且彎道較多,最後得出的資料是長度比“環公園線”還要長2公裡。
路引沒有另外找設計院的設計師幫忙重新設計規劃景區道路,因為雞籠嶺有最出色的道路設計師——土靈。
沒有人能比土靈更瞭解雞籠嶺的地形地勢、土壤土質,它知道如何規劃道路能將成本節約至最低,也知道在哪裡修路對環境的影響最小,更清楚什麼樣的路線對遊客、對雞籠嶺各景區都是最合理的。
因此,從路引給山靈們安排工作開始,土靈就肩負著這項重要的使命。
……
把園內的事務交給已經培訓上崗的員工,路引驅車從側門進入園區,經過植物迷宮和蘑菇林後,原本沒有路的地方已經出現了一條3米寬的土路。
這條路並不是路引找施工隊修的,它是土靈日以繼夜地加班的成果。
當然,就算土靈再能幹,也沒法憑空造出一條水泥路來,它能做的只是把原本雜草叢生、凹凸不平的地撫平夯實。等景區道路開始修建了,這裡也會鋪上水泥或瀝青。
在土路的一旁,路引指著一片空地,說:“我打算把餐廳建在這裡,你們覺得怎麼樣?”
山靈們從她的身後現出化形,樹靈滿意地晃了晃樹丫:“不遠處就是老身的植物迷宮,不錯。”
菇靈攀比而不自知:“樹靈姥姥,菇靈的蘑菇林也在附近喔!”
光靈說:“離我的螢火蟲森林有點遠,但沒關系,距離最遠的不是我。”
這個位置距離平雲山瀑布是最遠的,除非從中間挖一條隧道,否則要走上6.5公裡。
水靈用最羞怯的語調說出了信心十足的話:“景色好不怕行路遠。”
等景區道路修好,觀光車也會投入運營,這裡不管是去平雲山瀑布還是去溫泉山莊,都只需10分鐘。
霧靈吞雲吐霧,漫不經心地說:“霧甘頂還是離遠了好看。”
“你們都好幼稚。”風靈懶洋洋的模樣,看起來並不在意它們的炫耀。
如今沒有“專屬景點”的只有風靈和土靈了,不過風靈的畫風一直都是慵懶的,平常上班都在摸魚,天氣愈發炎熱後,它就更不愛動彈了,讓它去打理自己的“專屬景點”著實不現實。
土靈則一直埋頭幹活,不爭不搶,路引讓它平常幹活看到自己喜歡的石頭就收集起來,以後給它整一個“怪石林”。
路引解釋說:“接近辦公樓那一塊區域沒有足夠的空地,而且如你們所言,這裡離植物迷宮、蘑菇林和螢火蟲森林都比較近,這個區域也是目前為止遊客聚集最多的地方。等側門正式開放後,遊客很有可能會根據景點的密集程度,傾向於從側門入園。只有把餐廳建在這附近,才能有效地吸引遊客過來就餐。”
山靈們懵懂地點著頭:“嗯嗯!”
路引笑了下,又說:“既然我們這兒是森林公園,走的又是生態美食模式,不如就建一個生態餐廳吧!”
“生態餐廳”用高大上的說法就是給遊客提供一個類似生態園的綠色就餐環境的餐廳,通俗點就是餐廳內佈置大量假山、綠植景觀,使遊客在就餐時,既能欣賞景緻又能享受悠閑輕松的氛圍。
路引已經找設計師去設計了,最終會呈現出怎樣的格調與氛圍,端看裝修的效果。
生態餐廳的選址決定後,路引驅車沿著這條土路到了霧甘頂北面有溫泉的山谷處。
這山谷四面環山,合適開發的區域只有30畝地,不過修建一個溫泉山莊足夠了。
路引按照水靈的指引,在一處山澗找到了從石縫中冒出的溫泉水。
溫泉還冒著熱氣,路引用溫度計探了下,水溫約有70c。
冒出來的溫泉在泉眼附近形成了一個3平方米、形狀不規則的池子,池中泥沙、石子、枯葉雜草堆積,從池中溢位來的水會往低窪處流去。越是遠離泉眼的溫泉溫度越低,百餘米後,溫度才降至30c,兩百米後,泉水就跟一般的溪水溫度無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