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潁冷眼看著他,宛如看智障一樣,喝道:

“我說你是不是聽不懂人話?我何時說過不接受你的挑戰了?”

“我只是不想因為你這麼個跳樑小醜耽誤皇上打圍的時間罷了。你若想比,接下來我就陪你玩玩,但不是此時。”

“好,那我就等接下來打獵的時候,再好好教訓你。”

烏赤仁囂張大笑,彷彿自己已經勝了陳潁,將之踩在腳下了一般。

“我只會和你比拳腳功夫,打獵殺生,我是斷不會比的。”陳潁搖頭道。

說完也懶得再搭理這種沒腦子的莽貨,說實話,他發自內心是真的不想理會這種人。

之所以答應挑戰,一是想殺雞儆猴,本來李銘找了衛若蘭這個工具人來幫他擋事兒,但是事先他和衛若蘭已經結了樑子,李銘又因為昨晚喝酒的是對他的態度轉冷,如此情況下,衛若蘭自然不會再幫他,說不得還會落井下石。

所以陳潁打算用烏赤仁這隻雞來震懾對自己不懷好意的猴子們,消除接下來的麻煩。

二是因為賈璉,賈璉難得有勇氣站出來幫他說話,陳潁心中也高看他幾眼,因為賈璉出頭的代價就是烏赤仁會轉而找他的麻煩。

既然賈璉甘願被慘揍一頓,站出來幫自己說話,陳潁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他被慘虐,應下挑戰,賈璉也就沒事了。

不理會烏赤仁的囂張,不在意周圍許多不看好他的聲音,陳潁走到何昭跟前,躬身行了一個晚輩禮,說道:

“何老,適才被閒雜人等打斷了,晚輩現在回答您的問題,如有偏錯,還請何老指正。”

何昭頷首,拂鬚笑道:“正好老夫也想聽聽子陽的高論,你且說罷。”

“高論談不上,不過一些粗淺感觸罷了。”陳潁謙遜道,“晚輩此詩,並不算什麼佳作,但的的確確是晚輩的真情實感,或許很多人認為我是寫這樣一首詩是恃才放獷,不願參加打圍之事,心中抱怨,但我有我的道理。”

陳潁轉向眾人高聲道:

“聖人言: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我雖從不認為自己是君子,但自認還有些微仁心,不忍見山中獸禽喪於鋒矢利箭之下,但我又明白打圍行狩是國朝大事,磨鍊將士弓馬,挑選武備將才。

是以潁心中不忍見,卻也不能因私人之不忍而亂大局,倍感煎熬,方作此詩。”

言畢,眾人各有感觸,像烏赤仁那等武夫將士,大多覺得陳潁是婦人之人,就算是順治帝也覺得陳潁有些優柔寡斷,何昭卻是爽朗大笑,拍手叫好。

“好,好,好。子陽心繫天下生靈,頗得‘仁’之真諦也,我赤縣神州許又將出一聖人,快哉,幸哉!”

眾人都不解堂堂首輔為何對陳潁作出如此之高的評價,難不成就因為他那番不忍見禽獸喪命的婦人之言?

何昭也不解釋,只是看著陳潁呵呵笑著,眼中滿是讚許。

他自然不是讚許陳潁不忍見鳥獸死於弓矢的仁心,而是內中暗含地另一種仁心,京城局勢暗流湧動,順治帝這次出京打圍的目的,何昭心知肚明,這場爭鬥必然是要血流成河,而陳潁的仁心,就是對那些即將無辜犧牲的將士而發的。

這與他何昭之前幫那些告御狀的百姓時,何其相像。

他讚的便是陳潁這種有能之人亦有仁心,這是蒼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