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首輔竟然對一個未滿十五的孩子做出了聖人之資的評價,可謂是驚掉一地下巴。

但何昭可不會去和這些人解釋什麼,陳潁有天賦,有手段,心智遠超常人,未來成就不可限量。

而最關鍵的是,陳潁有一顆悲憫蒼生的仁心,有此心境,即使陳潁未來登的再高,也不會罔顧天下蒼生,只會用他的能力造福與世。

何昭覺得,陳潁有機會立言成聖,他也期盼中華能再出一聖人。

“何老羞煞我了,晚輩有自知之明,或許有些小聰明,但萬萬不敢狂妄,唯有用我的小聰明,帶給世人些許便利而已。”

陳潁的謙遜讓何昭更加滿意,也讓那些眼紅,質疑的人心中舒服不少。

“何相,陳潁雖才智出眾,但年歲尚小,你如此高譽,對他恐非好事。”

全程看戲的順治帝也終於開口,說完又看向陳潁教囑道:

“陳潁,何相愛才,對你讚譽有加,但你切不可因此自嬌自傲,去妄圖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須知腳踏實地才是正道。”

順治帝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他不想陳潁被何昭給帶偏了。

陳潁是他手中的一柄好刀,他還得用,甚至還打算傳給下一位皇帝,讓陳潁這把好刀繼續為天家效力。

若是今日因為何昭一番高贊,陳潁就飄飄然去追求什麼聖人之道,那便是天家的巨大損失。

“謝皇上教誨,臣定當謹記在心,,踏踏實實做事。”陳潁恭敬回話。

而何昭在順治帝開口後,便不在說話,對於順治帝所說,他的讚譽會讓陳潁驕傲自滿,他不置可否。

陳潁若真是那麼容易飄飄然,以他這些年的盛名,早就飄到天上去了,順治帝說這些無非是不想陳潁太過完美,難以掌控罷了。

就在眾人都因為何昭的讚賞,與順治帝的教誨,將目光集中到陳潁身上時,何昭身後有一名氣質儒雅的官員,卻是一直看著方才出言維護陳潁的賈璉,眼中滿是思索。

經過一番波折,順治帝下令開撥進山,他並不會因為陳潁的一番仁義之言,就改變定好的計劃。

在他心中,那些飛禽走獸的性命,就是用來供人狩獵的,就像那些士卒,就是用來引蛇出洞的。能為此犧牲是他們都榮幸。

至於陳潁的仁心,在順治帝看來不過是婦人之仁罷了,如此求仁又豈能做成大事。

萬餘禁軍各處設防,拱衛著順治帝的御駕,浩浩蕩蕩自西山別苑入山。

各家年輕子弟此時也都熱烈地談笑起接下來要大展身手,獵來許多兇獸為家族爭光。

而烏赤仁他爹不知什麼時候又回到了烏赤仁身邊此時正沉聲叮囑:

“你給老子記住了,待會兒與那陳潁比試時,不要聽他說話,更不要答他的話,你要做的就是擊敗他。”

今日鬧出這麼大笑話,丟盡了烏家的臉,本來他都打算放棄這個蠢兒子了。

但出乎意料的,陳潁居然接受了挑戰,那麼只要烏赤仁贏了陳潁,前面那些言辭上的失利又算得了什麼,實力才代表著話語權。

比武,他不覺得陳潁一個不滿十五歲的讀書人,能與自己從小打熬筋骨,熟練拳腳的兒子相比。

唯一擔心的就是陳潁牙尖嘴利,自家兒子再被帶進了圈套裡,最後輸的不明不白,那就真的要丟盡臉面了。

所以他才殷切叮囑,告訴自家兒子,對上陳潁,不要給他開口的機會,直接打倒他,那樣他再能說都無濟於事。

“爹,你放心,待會兒我便一拳打爛他的嘴,敲下他那滿口尖牙,看他還怎麼誆我。”

烏赤仁揮著沙包大的拳頭,虎虎生風,彷彿打的不是空氣,而是陳潁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