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僧道難題,只平衡是不夠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李鑊說的很不現實,甚至天真的有些蠢,但順治帝並未呵斥他,只是微微皺了皺眉。
“你覺得如何?”順治帝很自然地問起李銘,顯然這種先問李鑊,襯托李銘的事他沒少幹。
當然,前提是李銘自身有能力,不然一味偏心只會變成笑話。
李銘向順治帝和李鑊拱手道:“皇兄的看法沒錯,對待惡人就該用典用法,絕不姑息。”
“只是皇兄想得太過理想了,世上那麼多的僧人尼姑,如何抓的盡,且並非所有的和尚都是心術不正的,又豈能一網打盡。”
“佛家的道義講究慈悲為懷、勸人向善,有利於教化百姓,讓其安定,不生事端。
若是滅除佛教,必定會引起巨大的動盪,一旦有賊人趁機誤導,人們就會覺得慈悲向善是錯的,每個人心中都將滿是戾氣,那也就離亂世不遠了。”
李鑊羞愧地低下頭,經李銘這樣一說,他方才慷慨激昂的那番話就好像是小孩子不懂事,見到不平之處便嚷著要將其剷平,實在丟人。
兩番對比襯托之後,李鑊完敗,順治帝這才看向陳潁。
當時西山打圍,順治帝於情急之刻讓李鑊跟隨何昭觀政學習。
後來他醒轉過來,脫離危險,李銘也是死裡逃生,回到京城,本該就此停掉李鑊的觀政學習,但順治帝覺得李鑊觀政那段時間宛如一個活靶子,吸引了很多視線。
於是,李鑊的觀政一直持續到現在。
但是近來有些不開眼的人,竟然認為李鑊大有希望,站了李鑊的隊。
對於這些蠢人順治帝不屑一顧,但他卻擔心陳潁也會誤認為他寄重望於李鑊,這才有了這兩次問答對比,為的就是讓陳潁看到,李鑊根本比不上李銘。
對此,陳潁只能說:皇帝果然是世界上疑心病最忠的人。
“陳潁,朕倒是很好奇,你對此事會有怎樣的看法?”
見順治帝終於步入正題,陳潁起身拱手,先行了一禮。
“皇上,兩位殿下眼光獨到,文略過人,此事已經被兩位殿下分析的十分透徹,臣就不獻醜了。”
順治帝道:“那你便說說你傾向於他們誰的觀點,是該用重典懲治,還是該懷柔,朕想聽聽你是怎麼想的。”
看似是再問陳潁傾向於嚴烈還是傾向於懷柔,實則是想看看陳潁在兩位皇子中更傾向於誰。
“是,那臣便說說自己的拙見。”陳潁禮道。
“無需多禮,你坐著說便是。”順治帝右手虛按,示意陳潁坐下。
陳潁坐下後,開口言道:“大殿下所說的重典除惡,厲法懲奸,亦是臣所希望的。”
果不其然,陳潁說出這句話之後,順治帝的臉色瞬間陰沉了幾分,眼睛也微微眯起,給人一種危險的感覺。
略作試探之後,陳潁繼續說道:
“只是,‘重典除惡,厲法懲奸’太難做到了,它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想必二殿下也與臣一樣,在心中想過這種理想的狀態,但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用不夠完美但卻更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陳潁雲遮霧繞,將兩位皇子都誇了一遍,兩種觀點他也分別表示贊同,但自己的想法卻是一個字都沒說,著實滑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