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劉姥姥便是原著中進榮國府,遊大觀園,最後還救出巧姐兒的劉姥姥。
她女婿狗兒聽了她的勸,想起榮國府二老爺夫人這麼個親戚,心中便有些活動起來,但又怕人家不認他這門窮親戚,到時候再打了臉,現了世,那他可不願意丟這個人。
便攛掇劉姥姥帶著外孫兒一老一少去榮國府,賣個可憐,指不定對方見了心軟,發發慈悲就足夠他們一家過冬了。
劉姥姥想了想也是這個理兒,要是狗兒這樣一個手腳俱全的男人,又是這樣個嘴臉,自然是去不得的,反倒招惹人家嫌惡。
次日,天還不亮,劉姥姥便起來梳洗,又將外孫子板兒喊將起床,教訓了幾句。板兒不過一五六歲的鄉下頑童,又比不得大戶人家的孩子自小讀書明理。對什麼都好奇,一無所知,聽得姥姥要帶他進城頑去,喜得無不應承,實則心已先一步飛走了,劉姥姥教他的話是一句也未曾聽下。
就這樣,劉姥姥在天色將明之際,攜了板兒,乘著濛濛微光進城去尋榮國府。
“姥姥,我餓了。”才走出家門不遠,板兒便喊著餓了。
“紅苕還燙著呢,再捂一會兒,等會子再吃。”
板兒只得嚥著口水將紅薯又捂起來。
這劉姥姥是個機靈的,臨出門便燒了兩個大紅薯,一路上捂著好暖手,還能當成趕路的乾糧。倒是這一路上聞著紅薯的香氣兒,連她都有些忍不住咽口水。
劉姥姥帶著板兒進了城,找至寧榮街,看到了兩座雄偉的高門闊府。遠遠地看著榮國府大門的石獅子,路上俱是簇簇往來的轎馬,劉姥姥不敢過去,撣了撣身上的塵土,又給板兒拍了身上的灰,擦掉他嘴上沾的一圈紅薯,又把出門前的話教了他一遍,這才緊張地蹭到榮國府角門前。
只見幾個挺胸疊肚的門房正坐在大板凳上指手畫腳地談東說西,劉姥姥便上前去問。
“太爺們納福。”劉姥姥躬身陪笑著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爺,煩那位太爺替我請了他老人家出來。”
那些人聽了都不睬她,等了許久見她還不走,便有一人說道:
“你遠遠地再那邊牆角下等著,一會子他們家就有人出來的。”
劉姥姥忙笑著謝過,要帶著板兒去那人指的牆角處等。門內有一老年人見了向方才那人說道:“人家老遠地來,你又何苦耍她。”
因而向劉姥姥說:“那周大爺往南邊兒甄家辦事去了,他娘子我也不知在不在府上,他家就住在後街一帶,你不妨去找找看,從這邊繞道后街上後門尋人問就是了。”
老年人給劉姥姥指了路,劉姥姥連聲道謝,遂攜了板兒繞去了后街。見到二三十個小孩子在一處廝鬧,笑得歡樂。劉姥姥扯了把想要上前去頑的板兒,然後拉住一個小孩子問道:
“我問哥兒一下,有個周大娘可在家嗎?”
那孩子回道:“我們這兒有三個周大娘呢,還有兩個周奶奶,不知你找的是哪一行當的?”
劉姥姥道:“是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
“那可真不巧了,周大娘不在家。”那孩子說完又準備去頑,劉姥姥忙拉住。
“那不知周大娘幾時回來?”
孩子道:“這我可不知了,周大娘一家都去南邊兒辦事去了,許是年前就回來了,許是年後才回來。”
“謝謝哥兒了。”劉姥姥放開孩子讓他去頑,心中有些沮喪,如今周瑞一家都去南邊兒了,她該找誰幫她引見太太呢。
“姥姥,我想去街上頑。”
“頑什麼頑,現在見不著太太,這個冬天都要沒個著落。”
正當劉姥姥訓斥板兒時,忽地有一聲音問道:
“老人家,我們奶奶請你一見。”
劉姥姥打眼一看,是個穿的華俏的年輕姑娘,疑惑問道:
“不知您奶奶是哪位貴人,怎地要見我這老貨?”
“我們奶奶是東邊兒寧國府的小蓉大奶奶,最是心軟和善的。”這年輕姑娘正是“秦可卿”的丫鬟瑞珠。
這被趙旭掉包換進寧國府的假“秦可卿”原也是命運悽苦之人,至於名姓竟也不知了,姑且將她叫作秦氏。陳潁得知自家老爹一手“狸貓換太子”將秦可卿給掉了包,便去了密信囑咐了她一些事宜,以免因為她致使原本的許多事情大大地偏了軌跡,讓自己失了先機。
秦氏派了瑞珠去後街尋劉姥姥,心中尋思陳潁莫不是真的仙人轉世,竟能未卜先知,不單這劉姥姥來榮國府尋王夫人的事兒,還有前番賈蓉邀西邊兒府上的人來賞梅花的事兒,皆是料中了。
前番秦氏按著陳潁的要求,在賞梅那日帶了醉酒的賈寶玉去歇息,一應安排與陳潁的吩咐無差,陳潁還讓她仔細留心,將具體情況彙報回去,她雖不知此事何用,也不多想,只消聽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