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六年冬,是賈敏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揚州鹽運衙門,林如海帶著黛玉在靈堂內祭奠賈敏,為其舉行釋服禮。

祭奠完畢,黛玉的孝期也就結束了,以後黛玉也就可以穿紅著綠,邀結閨中好友一起賞花品詩。

林如海道:“如今既已除服,以後你也可以穿的活潑些了,明日去挑幾匹顏色鮮亮的好料子,讓府上的繡娘給你裁幾身兒新衣裳。”

“玉兒知道了,明日便去庫房挑選,不光玉兒的,還有爹爹的也一起做了。”

實際上,按照禮法中守孝三年應是二十七個月,也就是說黛玉在今年二月份時就已經可以除服了,這也是為什麼得知找到了封大娘的女兒後,黛玉會和妙玉岫煙一起跟去金陵,若是還在孝期,黛玉肯定是不會去的。

之前黛玉守孝時,便一直在家中為賈敏祈福,陳潁怕她悶著還特意讓妙玉和岫煙常去竹園陪著黛玉,還有陳潁帶著黛玉、陳沁等人遊玩那次,也是考慮到黛玉尚未出孝,才特意選擇去寺廟裡祈福、參觀。

之所以等到三年滿才除服,是因為在年初的時候,賈母又派了人來接黛玉進京,林如海只得以黛玉曾在佛前許下宏願要為母守孝三年,每日祈福禱告為由,回絕了賈母派來的人。

黛玉除服的第二天,賈家就來了人上門求見,說是代府裡的主子來祭奠姑奶奶的。

林如海知道,想必這又是來接他的玉兒進京的,他雖心中不忍,可賈母佔著孝道,他實在沒辦法不答應,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拖著,待到明歲陳潁過了鄉試,前來定親,有了陳家的庇護,也就不用如此委曲求全了。

賈府來人祭奠賈敏之後,林如海在偏廳見了他們,行過禮後,為首的賴大向林如海說:

“姑老爺,近來臨近姑奶奶的祭日,老太太憂思難眠,說總是夢到姑奶奶哭著託她照顧好表小姐,傷心之下竟病倒了。老太太說姑老爺公事繁重,如今表小姐也出了孝,吩咐我們來接了表小姐到府裡,她也好看顧著些。

這裡還有老太太給姑老爺的信。”

賴大取出一封信雙手託著遞與林如海。

林如海接過信拆開來看,面色逐漸凝重,是越看心中越憋屈。

或許是屢次要接黛玉進京都被林如海推諉過去了,賈母察覺到林如海的不情願,於是加了籌碼。賈母不單催著林如海送黛玉上京,還提議賈林兩家親上加親,要讓黛玉和她那寶貝疙瘩賈寶玉定下親事,這樣即使將來她嚥了氣兒,黛玉也能有個依靠,不至於沒了著落。

賈母在信中將賈寶玉誇的猶如仙人下凡,不但性情溫和,孝順懂事,還聰明伶俐,是個會讀書,會作詩,極有靈氣兒的人兒。

若是遇到陳潁之前,林如海或許也就信了,那時候他處境艱難,還身患重病,自知沒幾年好活,要是那個時候賈母提出要親上加親,他為了黛玉也就答應了。

當然那個時候賈母就是有想法也肯定不會提出定親之事,畢竟賈寶玉才是她最為疼愛的人,沒經過仔細考察怎會隨意為賈寶玉定下終身大事。這次賈母提出定親多半也只是為了讓林如海安心將黛玉送去京裡罷了,至於以後,那還得看黛玉去了京裡之後能不能讓她滿意。

賈母自以為將林如海拿捏的死死的,她都丟擲這樣大的“定心丸”了,以林如海的處境也該放心將女兒送進榮國府了。殊不知林如海的如今的情況早已是不同於往日了。

如今林如海的身體在孫老的調理下幾近痊癒,鹽政的局面也已經開啟了,他更是有了陳家這個更好的選擇,並不用再受制於賈家為首的一系勳貴了,這般情況下,賈寶玉不過是一五品工部員外郎的次子,還是個性情乖張,調脂弄粉,不喜讀書,毀謗聖賢的頑劣公子,更何況賈寶玉的母親是那個暗中害他林家的毒婦,林如海怎麼可能放心將自己的女兒許給這樣的人家,怕不是賈母一離世,他的玉兒就得跟著命喪毒婦之手。

林如海將信重又裝入信封之中,放在桌上。心中很是惱怒:或許老太太確有幾分真心是為玉兒著想,但更多的還是為了賈家,如此欺瞞算計,又置我林家於何地。

林如海看著賴大,淡淡地道:“老太太的信我看過了,不知老太太得的是什麼病,可有請了太醫診治?”

賈母本來就沒生病,稱病只不過是為了接黛玉進京的說辭罷了。賴大沒想到林如海居然會問起此事,一時不知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