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說須得將孩子舍與他,由他帶入充滿生命氣息的廣森茂林之中,方能得存。林老爺子不捨小孫子跟著老道士進深山老林,自此再難相見,又擔心老道士說的是真的,小孫子性命堪憂,求問可有他法。

最終老道士給出一個法子,說要給孩子取名帶木,常年居於名山之中,受草木靈氣蘊養,待到他得與命中那道福運,災厄自解。林家到林炑森這一輩排行為火,所以最後林老爺子給小孫子取名為林炑森。

這些都是周鵬告訴陳潁的,據周鵬說林老爺子最後還問了老道士福運應在何處,老道士也答了,但是這是林家的機密,他也不知道。

對於周鵬說的這些,陳潁猜測應該是林家故意製造的噱頭,如果這事兒是真的,那陳潁實在佩服那老道士,簡直是以德報怨的典範。被人質疑,還被灰頭土臉的趕出府門,然後居然沒壞林家風水,絕林家的命脈,反而還幫忙解災,簡直是算命界的叛徒,恥辱。呃不對,簡直是當世聖人。

陳潁也問過林炑森,林炑森說當年之事他也不知真假,但他的確是自小在嵩山上居住,沒有下過山,至於下山後會怎麼樣他也不知道,畢竟家裡人不許他下山,他自己也不敢。

陳潁聽了林炑森的話,回道:

“帶木兄你可別故意臊我,我是計較那點兒銀錢的人嗎?”

林炑森對於陳潁稱他為“帶木”有些無奈,不過並不生氣,只是無奈笑笑,也懶得反駁陳潁。

這個稱號也是來自林炑森小時候的那個離奇故事,當時大家放課聚在一處閒談,眾人聊到了林炑森的神奇故事,周鵬興致勃勃地給陳潁普及完,陳潁問了一句話,這句話造就“帶木”這個稱號。

周鵬講完之後,陳潁問了一句“老道士不是說要給孩子取名‘帶木’嗎,怎麼林老爺子又取名炑森呢。”一下子就戳中了眾人的笑點,林炑森當時更是氣惱的臉色通紅,不過還在林炑森是個大度的人,陳潁賠了不是之後他也就原諒了,但是“帶木”這個稱號卻被眾人叫開了。

陳潁還真不是故意拿人家的名字逗趣,因為聽到‘帶木’的時候,陳潁腦子裡想到了林黛玉三個字,下意識以為‘帶木’是人名,才鬧出了誤會。只能說是機緣巧合。

“不過要讓各位失望了,我去向院長請求飲酒之事,院長沒同意,還教導了我一番。剛才我看到周兄幾人激動難捺地向我討要酒水,想起了院長的教誨,這才失神發愣。”

隨即陳潁又將程恪院長的話說給眾人聽,周鵬幾人聽完神色羞愧,再不提吃酒之事。

陳潁道:“雖然沒有酒,但我還是找來了一好物,可以在這寒冷冬日驅寒取暖。”

眾人忙問是何物,陳潁賣了個關子,只讓眾人稍安勿躁,待會兒再作揭曉。

喝完一杯熱茶,陳潁起身出了饌堂,回到小屋去叫朱嵐,順便把護衛送出學院。

……

再回到饌堂後,陳潁組織眾人一起動手包餃子,結果很是遺憾,大多數人興致盎然地上手,然後……完全不會,學了半天也是包了個稀爛。最後陳潁請了饌堂的做飯師傅幫忙,再加上幾個會包餃子的同窗,才完成了今天的包餃子計劃。倒是朱嵐讓陳潁刮目相看,原本陳潁以為她出身富貴,還有點小公主病,肯定是不會包餃子的,但朱嵐心靈手巧很快就跟著陳潁學會了,包的像模像樣。

“團建活動”重在參與,陳潁一開始也沒指望這些書院學子能把餃子包好。能進嵩陽書院的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在古代才識出眾的往往出身也不會低,所以書院裡的窮苦學生當真不多。這也就是嵩陽書院,換做別的地方,那些把“君子遠庖廚”掛在嘴邊的讀書人在陳潁提議之時就會嗤之以鼻了,那裡還會學著包餃子。

包完了餃子請饌堂師傅幫忙拿去煮上,陳潁向眾人揭曉了自己準備的驅寒神器。

“陳兄弟,這是何物,長得奇奇怪怪的,如何驅寒?”

不等陳潁解釋,林炑森問道:

“陳澤兄,這個東西貌似與古董羹有所淵源,是嗎?”

陳潁笑道:“帶木兄所言不錯,這個便是用古董羹改良出來的,我陳家管他叫火鍋,中間這個錐形的空洞中放上炭火,外邊一圈放上湯底,待其沸騰,只需將食材放入燙上幾息便可食用,比古董羹更為方便。

今日在雲字號見到此物,便向掌櫃借了幾套。”

經過“陳澤”的講解,眾人在看這“火鍋”便明白了其如此構造的作用,也就不覺造型怪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