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黛玉有些失望,陳潁道:

“玉兒放心,以後咱們肯定能一起吃著月餅過中秋的,不光中秋,還有許多的節日,咱們都一起過,再邀上表姐和岫煙妹妹,還有李紋李綺她們倆也可以叫上,到時候咱們還可以結一個詩社,賞花作詩,品茶聯句,是不是想想就很期待?”

黛玉點了點頭,臉上滿是憧憬之色。

第二日,陳潁帶著黛玉、陳沁還有寶琴,跟了一眾丫鬟,於蘇州碼頭處登船往揚州去了。

說到坐船,自然就會想到陳沁暈船後再不願上船的事。前番遊玩時,也有需要坐船的時候,陳沁還是怎麼都不願意坐船,黛玉便給陳潁出了個妙招。

黛玉出了給主意,讓陳潁悄悄地把船上的房間佈置的和地面上的一樣,再放上許多新鮮的花草綠植,藉口和陳沁做遊戲,蒙上陳沁的眼睛將她帶到房間裡。

這招果然有效,蒙著眼睛上船後,陳沁並沒有暈船,解開眼罩後也沒有感到不適,陳潁騙她說這是自己給她準備的驚喜,是一座鞦韆屋,陳沁信以為真,還覺得房間搖搖晃晃的十分有趣。

結果等下船時,陳沁傻眼了,那裡是什麼鞦韆屋,明明就是在船上。為此陳沁整整三天沒理陳潁,但也不再害怕坐船了,雖然待在甲板上看到船行在水面還是會暈,但是乖乖待在船艙裡就完全沒問題了。畢竟坐船不像後世坐車,即使不看窗外飛速閃過的景物,也會聞到那令人頭暈的尾氣味道。

也是因為中途解決了陳沁暈船的問題,不用走陸路回潁川,旅途得以延長,眾人才有機會見到烏燈寺的事。

將黛玉送回揚州與林如海團聚後,陳潁沒有多留,帶上陳沁和寶琴繼續乘船北上,要趕在中秋節之前回府。

八月十三日傍晚,陳潁一行人終於看到了潁川的望江樓。

下船回府後,陳潁帶著陳沁和寶琴拜見了老爺子和比他們早兩日回府的趙旭,然後將寶琴送回薛家,交給了薛二嬸,薛適之前帶著薛蝌,到蘇州見到陳潁拿了李守義給的信物,去織造局取了蘇錦上京交內務府的差去了,大概要後日,也就是中秋節當天才能趕回來。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陳府上下喜意盈盈。陳鏡身為陳家族長,帶領著陳氏族人開宗祠行朔望之禮。

禮畢,眾族人領了節禮歡歡喜喜回家去了。

陳潁牽著陳沁,跟在陳鏡和趙旭身後,祖孫四人到了後院的花廳,花廳裡已經擺好了桌椅,有丫鬟前後忙著。凡桌椅擺件皆是圓形,取一個團圓的好兆頭。

陳鏡在上首居中坐下,左邊坐了趙旭,右邊是陳潁和陳沁。桌子並不大,雖只有四人也不覺著冷清。

用過飯後,四人喝著茶聊一些家常話。

趙旭問道:“潁兒,你收到黃家那什麼詩會的邀請沒有?”

陳潁放下茶杯,回道:“收是收到了,不過我對這個沒興趣,一群人打著詩會的由頭巴結攀附,庸俗的很,還不如在家來的自在。”

陳潁的確對那些所謂的詩會毫無興趣,一群人聚在一起,有名有勢的炫耀賣弄,然後一群人巴結吹捧,再叫上幾個名妓清倌人之流獻上歌舞,三五成群吃醉了就開始賣弄文采,無病呻吟。

不是是所有的詩會都是如此不堪,但的確是常態了,大多數都是這般,陳潁著實不想將腦袋中的好詩詞浪費在這種場合。

趙旭道:“你不去可不行喏,誰叫你這段時間名頭越來越響,有些人可就坐不住了,黃家的小子在外面放出話了,要在中秋詩會上與你一較高下,現在全潁川的人都等著看黃家那小子自不量力呢。”

看著陳潁吃了蒼蠅一樣的表情,趙旭哈哈一笑道:

“其實我也是很期待的,所以你小子還是乖乖去罷,記得好好教訓一下黃家那小子,最近黃家很是有些不安分。”

陳潁答應下來,心裡想著怎麼給黃家一個記憶深刻的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