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誤會解開,李銘回京(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潁本想開口拒絕,卻不知為何腦海裡浮現出一首詩來,鬼使神差地誦讀出口:“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李銘聽了扶著欄杆暢意大笑。
“莫愁前路無知己嗎,倒是多謝陳公子的祝願了。我也等著陳公子名揚天下,無人不識的那一天。希望到時候陳公子不再提防著我,能一同把酒言歡。就此別過了。”
“啟程,回京。”
李銘擺了擺手,隨著座船逐漸變得渺小,直到消失不見。
送走李銘後,陳潁心中有些惆悵,或許李銘是這世間少有的清醒之人了,他能接受大多數世人無法容忍的新奇事物,並加以善用;能認識到有一道枷鎖束縛著整個民族,並想將之打破。
希望自己送他的那些書能讓他尋到打破枷鎖的方法罷。,
陳潁不禁想到那些偉大革命先驅者,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一批覺醒的人,他們有著遠超世人的清醒眼光,有著永遠打不倒的堅毅革命精神,或許李銘便是這樣的人罷
另一邊,李銘登船後,一直想著陳潁作與他的那首詩,品味著詩中的意韻。
暫時的愁雲淡日、凜冽北風又算得了什麼,不過都是成功路上的小小磨礪罷了。自己經受的痛苦煎熬亦是如此。
“殿下,回船艙裡罷,外邊風大,仔細著涼了。”
王平走到李銘身旁,給他披上了一件毛皮斗篷。
李銘收回思緒,點了點頭,邁步回到艙內。
船艙裡有一個魁梧的中年漢子正坐著飲茶,見李銘進來,倒了一杯熱茶遞給他。
“江上風大,你偏要去船頭吹著,快喝點熱茶暖暖身子。”
陳潁若是在這,必定能認出這個中年漢子正是當時將他攔在聽雪院外的守門護衛中的一個。
李銘接過熱茶喝了一口,問道:
“舅舅,你可是覺得我匆匆離開潁川做的不對?”
這中年漢子正是隨著李銘出京的孫浩,孫皇后的兄長。
孫浩道:“我也不知你是如何想的,好好的非要回京,在潁川多留幾日,再讓那陳老爺子陪同著出了陳府遊頑一番,在世人眼裡,陳家就是支援你的了。這麼好的機會就這樣放過了。”
李銘笑道:“舅舅還是沒有看清陳潁的能為啊,陳家這樣的世家還有不少,陳潁這樣的奇才卻很可能只此一個,所以舅舅讓我以陽謀將陳家綁在我這一方時,我選擇邀請陳潁而不是養正公。
我想要的從來就不是陳家的支援,而是希望陳潁能來幫我,所以我不願算計陳家,惡了陳潁。”
孫浩還是不太相信,問道:“那陳潁比你還要小一歲呢,真的有你說的那般神奇,一個人比整個陳家還要重要?”
李銘淡然道:“很多事情何至說出來沒人相信,就像陳潁做的許多事情都沒人能理解,都覺得他是在糊塗敗家,趙旭不是還因為不管陳潁的‘敗家’得了個‘老憊賴’的諢號。
舅舅你且觀之,陳潁此人以後必定是有大作為的人。”
……
李銘離開潁川后,坊間突然熱議起“潁公子題詩送別二皇子”的話題,再加上陳潁“作”出的那首詩,一時間傳的沸沸揚揚,讓所有人都以為陳潁和二皇子一見如故,知交莫逆。
陳潁讓人查探之後發現,果然是有人暗中操縱。
一時間陳潁哭笑不得,這是自己引以為傲的輿論戰術被人使到了自己身上,看來這李銘還真是個天才啊,這麼快就能學以致用了。
對於坊間的輿論,陳潁並不打算做什麼措施。畢竟談論的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自己“作”的那首詩就是鐵證,而且對自己也沒什麼害處,就由他們談去。
李銘回京那日,兩人一番暢談之後,陳潁就明白了李銘根本不是因為喜好男風才接近自己的,而是見到自己做的許多事情後,將自己當做同類人,這才接近自己,還連番示好。
而且李銘的確是對拉攏陳家沒什麼興趣,不然他只須請了老爺子陪同,便能達到目的了。
不再擔憂李銘對自己有不良想法後,陳潁對其感官大為好轉。
或許有朝一日,二人還能攜手做一番大事業。
PS:感謝書友軟軟12345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