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東吳滅亡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吳國丞相張悌得知北府兵搶渡京口,其主力正往建業而來,驚得目瞪口呆,這段時間,他忙著應對柴桑方向羅憲的襲擾,對淮南一帶沒有多關注,沒想到一時疏忽,卻讓司馬家的北府兵過江打了過來。
吳軍在建業的部隊雖有二到三萬,但潘平這人手裡的五千人,估計已經更改了旗號指望不上了,而剩餘的吳軍能不能戰,張悌一點信心都沒有。
北府兵一路破竹西進,秣陵關險要被一戰即下,再往西來就是建業城了,無奈之下,張悌召集建業的留守軍隊共計萬餘沿江逆戰。
再多的將卒,張悌已經召集不到了。
觀望的人太多,忠臣太少,有的話,也已經被孫皓殺得不剩幾個了。
比如那個率領船隊到達夷州,也就是臺灣的吳軍將軍衛溫,在回到了吳國之後,很快就被孫皓尋了個莫須有的理由殺了。
燕子磯江面一場遭遇戰。
張悌親上戰場,與司馬駿、王戎兩個老江湖拼命,結果不出意料,張悌雖然死戰,但身邊皆是一群貪生怕死之輩,苦戰一番後,張悌戰死,吳軍四散逃竄。
讓人感嘆的是,這一仗真正戰死的,也就張悌和忠於他的六百餘部曲,其他將卒腿太長,北府兵夠不到。
唯一可以依靠的丞相也死了。
吳國上下也就徹底沒了抵抗的勇氣。
隨後,北府兵軍入建業,孫皓這個平素強橫無比的殘暴君王,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張悌為了吳國戰死,而孫皓這個吳國皇帝卻出城投降了。
沒錯。
孫皓在北府兵到達建業城的時候,率文武素車白馬,肉袒而縛,向司馬駿投降,這時,孫皓的年紀只有四十一歲。
在歷史上,孫皓活的時間也不長,只有四十二歲,屬於他任意妄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幾乎與劉禪一樣,孫皓出城遞降表時,吳國的吳郡、會稽郡包括柴桑等地,還在吳軍將領的手中,比如吳郡的陸景、陸機等將領,依舊忠誠於吳國。
但事情偏偏就是這麼讓人不可思議,孫皓面對著北府兵的進攻,沒有選擇逃跑,而是決定遞降表,正式退位。
向一個已經滅亡了的晉國投降!
孫皓這波操作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司馬駿、司馬徽等人率軍進入建業,這個時候,最為穩妥的做法,其實應該是延續孫吳的基業,把皇帝位子傳給太子孫瑾,這樣的話,吳國各地的反抗不會太過激烈。
但司馬駿等人這時候,實在等不及了。
晉國剛剛被滅,必須迅速樹起一面復國的大旗,讓天下那些對晉國還有感情的人知曉並投奔,團結一致,共抗惡漢,這是司馬亮、司馬駿等人在徐州商議的一致共識。
與復國的重任相比,江東太不太平,安不安定,不在司馬諸王的考慮範圍之內。
7017k